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联想迁移为文言文教学添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联想迁移为文言文教学添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初中学生的“三怕”之一,文言文向来被贴着“枯燥难懂、死记硬背”的标签。面对文言文教学,大多数教师也常常感觉束手无策,知识点零碎繁多,时代隔阂深,现代汉语很难传达出古代文章的精髓,课堂难以出彩。尤其是近年来中考课外文段难度的增加,更让学生无从下手。这也对教师讲授文言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夯实基础,注重迁移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难点在于对“文言”的讲授,其次才是对“文”的把握。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死记硬背,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老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沉淀在大脑中的不清晰的语感,使新的知识和旧的感知结合。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但会对重点字词、句子含义有深刻认识,学习时也不至于张冠李戴、似是而非。

1.字词的理解

众所周知,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因而它应当成为我们平常文言教学的重点之一。文言文课外语段试题中虽然考查的字词解释覆盖面广,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近义词、通假字、常见文言虚词。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采用联想迁移法,即运用文言教学的普遍性教学策略――激活语感,古今贯通。比如在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让同学就“节”字运用发散思维,如,“竹节”“礼节”“节制”“时节”“节操”“季节”“骨节”“节拍”“节日”“贞节”等等。然后引导学生把“节”的组词结果归为五类:①“竹节”“骨节”;②“时节”“季节”“节日”;③“礼节”“节操”“贞节”;④“节拍”;⑤“节制”。从中挑选出它的本义是“竹节”“骨节”,其他项为引申义。“竹节”“骨节”指的是物体各段的连接处,那么依此节点可将物体划分为两个部分或两段,故可引申为“时节”“季节”“节日”;如果用在音乐上就形成了演奏的小单元,就是“节拍”;物体各段的连接处也就是关键之处,引申在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态度的关键之处也就是“礼节”“节操”“贞节”;处理事情一定要把握关键之处,所以又引申为“节制”。当学生搞懂了这些以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节”字的含义。再面对课外拓展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庖丁解牛》)。”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里的“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教师应通过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这种合理联想和推测判断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文言实词的意思,就能轻松自如地理解同等难度的文言实词,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2.句子的翻译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授人以渔”的能力,即让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翻译理解课文。翻译时要注意识记好关键词语,鼓励学生按照“补、删、留、变、换”的翻译方法独立翻译课文。这比抄背课外书上的原文翻译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有了大量积累后,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就会大大提高,在考试中解答文言文阅读题也就得心应手了。

3.句式的积累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特殊的文言句式,特别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把握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让学生懂得文言句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以及翻译的方法。这样可以解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句式困惑,提高其感悟能力、迁移能力、自学能力。如在进行文言文《伤仲永》的教学时,可把文中的特殊句式总结出来,如“不使学”“受之天也”等,可明确告诉学生这是省略句,即“不使之学”“受之于天也”,“还自扬州”是倒装句即“自扬州还”。在总结时,教师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倒装句,如《陋室铭》中“何陋之有”。这样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能力提高了,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整体感知,揣摩体会

1.文言内容的迁移

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显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联想迁移的训练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在学生理解了课内选文的中心观点后,教师应及时补充与课文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进行迁移。这样既能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其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如在学习完《岳阳楼记》后可择取课外同一作者的文章《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当学生被《陈涉世家》的故事吸引时,可向他们介绍《鸿门宴》,引导他们去阅读《史记》。大量经典文章的阅读,对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学素养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向现代汉语迁移

要把文言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比如“肉食者谋之”中的“谋”和“不谋而合”中的“谋”,“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和“关怀备至”中的“备”等都是如此。文言文阅读迁移教学的关键是要在课文教学中归纳出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这些技能和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迁移,灵活运用。因此,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现代文知识运用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赏析中去。

总之,文言文以其含蓄精妙的表达、博大精深的内涵而在五千年文学长廊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珍视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的能力,让学生爱上文言文,从文学艺术的土壤中汲取营养,真正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舒庄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