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整合思品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整合思品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自立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立能力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立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提高。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由于人的惰性的作用和社会传媒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离,甚至有些学生竟把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常挂在嘴边;还有,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家长或祖辈对孩子比较溺爱,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认为自立能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不放在心上;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追求升学率,更多关注学生的分数,而且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上“等靠主义”,不能自主学习。受到中考中分值降低的影响,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已经是“小学科”了,得不到家长、学校,乃至思想品德学科的任课教师的重视,成为初中教育的鸡肋。

新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有: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适与自我控制;逐步掌握人际间交流、沟通与交往的技能,学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规范与方法;学习收集、加工、处理和运用各类信息的方法,能够积极融入和适应信息化社会……主动锻炼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可能面对的逆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学建议中强调思品课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社会热点,选取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及时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思想要求并掌握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适当整合教学过程,多种途径融为一体践行实践

思想品德学科具有德育的性质,这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实现。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实践中强化自己是社会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养成自立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做一个合格、自立的小公民。

如在讲初二年级上学期第四课第三框《可怜天下父母心》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与如何孝敬父母的知识,懂得孝敬父母需要行动。然后,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周末回家身体力行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在完成作业的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明确为什么及怎样孝敬父母,并将孝敬父母落实到以后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中去。

又如,在学习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一课《 好习惯受用一生 》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某中学生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的视频,然后分组交流,视频中的主人公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坏习惯,改掉的坏习惯的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请学生联系自身,学习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初中三年里逐步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思想品德教师应抓住这一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向学生传授品德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四有”新人。做到这样,学生将来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民族才会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自立能力培养的教学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亲自参与把握知识的情绪,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爱好的重要条件。”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制定教学目标,使学习更具针对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待学习多了一分自觉和主动。

(一)明确备课目的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自己参与备课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都相信自己会做得很好的,由此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钻研课本内容

钻研课本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

1.学习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制定的,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与教学任务,并明确规定各个学段的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与基本技能训练的范围。在备课之前,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切实做到明确思想品德学科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学科性质、编排体系以及思品学科改革的方向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备课的时候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尺度,针对重点内容加强训练和巩固。

2.通读教材。初中思想品德全套教材是一个整体,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这门功课的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全局和整体,理清知识的前世今生与来龙去脉,在备课与教学时就能够瞻前顾后,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与局部要求的辩证关系及其掌握程度。

3.组织教材。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一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理清思路和脉络,并按照教学过程的特点逐层推进,根据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进行组织、安排、推进。

4.编写提纲。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编写知识网络,列出自己认为较为准确的提纲,有利于系统掌握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三)阅读参考书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广泛阅读,通过查阅参考书籍和其他资料,拓宽知识视野,扩大各自的知识面,之后围绕知识网络,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这对加深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大有裨益。

1.带着问题听课。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善于多角度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对一时搞不明白的地方,自己先做出标记,暂时不理会,暂且放一放,听课时再特别留心教师的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心中有数,听课效率就会极大提高。

2.创造氛围,激励典型。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备课氛围,积极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备课。教师还应经常性地评出优秀学生,树立典型,让大家参照优秀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这样,既激励了典型示范,又以榜样带动了全体。

师生互动合作一起参与备课活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过程,而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把“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实践尝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

因此,整合思想品德学科资源,培养初中学生自立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健康发展,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改变思想品德学科的现状。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