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因了解而平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外国人,那应该是在上海读中学的时候,来了一位外教老师。对于我们这些只能在书本上了解外国的中国孩子来说,这真是充满了好奇的一件事情。
之后,外国人开始慢慢多了起来。进了大学,复旦的那栋留学生宿舍楼对我来说,还是有点神秘的地方。之所以好奇和神秘,那只是因为,自己对于这些人和这些人来自的地方,一点都不了解。
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现在,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够从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了解外面的世界。还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有了到国外的机会。于是,对于这些地方,还有这些地方的人,有了不再是好奇和神秘的印象,明白了外国人和我们一样生活,只是文化、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有习惯有不同而已。于是,看到对于自己来说很陌生的东西,不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判断,而是能够静下心来,接受它,了解它。至于是否喜欢和欣赏,那又是在了解之后的决定了。
因为了解,面对陌生的事物的时候,反而显得平等起来,不会自卑,也不会自大,不会盲目地去抗拒批评或者接受赞美。这是因为,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读得多了,思考得多了,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和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和坏,而且,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人,要放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当我们第一次吃西餐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第一次的口味而判断说,西餐好吃或者是不好吃,却忘记了,西餐也和中国菜一样,因为厨师的水平不同,还有自己本身对于不同口味的喜好,而有不同感受。要多吃,才能够知道,哪些才是代表西餐的标准水平的,以及哪些才是自己喜欢的。然后才有资格说,西餐是好吃的,还是不好吃的―其实是有资格对自己说,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在中国社会里面,不管是崇洋,还是简单化的民族主义,在我看来,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了解不足以及独立思考的不足所产生的,都是不平等地对待外来文化、外国的人和事物。这样的心态,有自卑,也有过度的自大。
说到底,学会思考,需要基础,而基础就是去尽量了解,而不是先入为主。
小王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