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育教学内容对大专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教学内容对大专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提高大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体育课改教学实践中,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得以更新、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并且确立了新的水平领域目标,改变了评价方式从而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适用,结果显示,课改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

关键词:教学内容;大专生;心理健康;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33-03

由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初、高等教育在近几十年尤其是近几年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此五年制(初中毕业)大专学生的数量迅猛增加,他们的身心健康表现出诸多与三年制(高中毕业)大专生不同的问题,针对此现象,本研究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与运用,达到提高五年制大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不仅能够填补国内大学体育课程研究的空缺,而且能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提供培养手段,这对于贯彻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工具本研究选择运用3份调查问卷:1)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1],该量表是由周步成教授修订的,有100条题目,分为8个分量表和测慌量表,该测验工具的折半信度在0.84~0.88之间,重测信度为0.667~0.863之间,效度大于0.71。2) 自编问卷调查表。3)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PE)(Th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2]是从心理、生理两个方面综合评定的,它把锻炼强度分为3个主观负荷强度等级,即A(RPE7-10),运动后即刻感觉非常轻松或很轻松;B(RPE11-14),运动后即刻感觉尚轻松或稍累;C(RPE15-19),运动后即刻感觉累、很累或筋疲力尽。

1.2对象与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湖北省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2003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学期初发放MHT量表232份,回收230份,剔除效度量表得分在7分以上的问卷,获取有效问卷227份,选取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的两个班,并随机确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38人,男生10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17岁;对照组学生37人,男生8人,女生29人,平均年龄17岁,同时发放自编问卷232份,回收229份。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内容(表1)进行教学(简称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实验教学内容(表2)进行教学(简称课改教学),两个组的教学由同一教师担任。经过一个学期的严格控制体育课、课外活动和晨练后,运用MHT量表和自编问卷对两个组进行复测,并且每次课后用RPE等级量表测试学生的主观体力感觉。所有测试数据均采用SPSS11.5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MHT量表学生问题的检出率被试在各内容量表上所得标准超过8分者,即视为该项目得分异常[1]。本文将内容量表上的异常者视为存在心理问题,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MHT各内容量表上前测和后测得分异常者检出率见表3。可以看出,37名对照组学生前测和后测有心理问题的分别为21和22人次,检出率分别为55.3%和59.4%,两者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38人中前测和后测有心理问题的分别为24人次和13人次,检出率分别为63.1%和34.2%两者有明显差异。这说明经过一学期的课改教学后,实验组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同时还可以看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四个维度的初检出率较高,这些症状均可引起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个体不自在、自卑、人际交际范围狭窄、不合群,敌视成绩优异的同学等现象,常表现出对生活兴趣减退、学习效率降低,心情抑郁、苦闷等特征。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多表现为,不愿参加集体性竞争项目,只愿意袖手旁观,对运动技术的学习缺少兴趣,反应迟钝;即使是游戏性活动也缺乏激情,由此形成了身体素质差,上课态度差,学习成绩差的恶性循环。

2.2实验组与对照组MHT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情况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结果,总分和各分量表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其心理状况处在同一水平。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MHT总分和内容分量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四个维度P<0.05,呈显著性差异,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得分很高的几个内容量表上的得分明显下降,说明课改教学对实验组心理品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表6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只有学习焦虑和冲动倾向两个维度P<0.05,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一学期的传统项目教学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

表7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只有内容分量表过敏倾向和恐怖倾向两个维度P>0.05,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其它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一学期的课改教学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变化幅度比较大。

2.3自编问卷及RPE量表调查情况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前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很轻松、轻松、累这三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主观感觉 比较一致。后测时,发现学生在很轻松、轻松这两个方面与对照组学生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经过一学期的课改教学后,实验组学生主观体力感觉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

表9结果显示,不同运动负荷条件下,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主观体力感觉(RPE)呈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则没有明显变化。表10结果显示,不同运动项目条件下,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主观体力感觉(RPE)呈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则没有明显变化。从表9、10还可以看出,课改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因而学生能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愉快导致主观体力感觉良好。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拓展训练可以大力开展,因为它的开展不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多变,项目设计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自我效能感,而且学生的安全可得到充分的保障,因而拓展训练进入校园将有利于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与创新素质,对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还有一些新体育项目的学习也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锻炼视野,容易激发他们的运动动机,使他们每次都能够以高度热情投入到运动学习中,体验运动所带来的无限快乐,调节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不良情绪,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

图1结果显示,实验组喜欢体育的程度明显上升,对照组学生喜欢体育的程度变化不大。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对与体育运动的爱好程度大大增加,对照组也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不大,说明课改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了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健身健心的技能。

图2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差别不大,但经过一学期的课改教学后,对照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程度变化不大,而实验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程度则有明显变化。说明实验组学生已经对体育锻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这样就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课改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 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在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调节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紧张的情绪和情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大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建议体育教学要想取得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筛选那些适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身体练习和理论知识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每一种教学内容的内涵,不仅要掌握它们,而且要善于从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的角度去选择和整合它们,以便于发挥它们的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可以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隐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调节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情绪和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山东:济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立.一种简易监测运动强度和评定运动能力的方法―RPE等级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1):41-45.

[3] 潘书波.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1):33-36.

[4] 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武汉体院学报,2003,(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