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题·抓眼·悟境·体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题·抓眼·悟境·体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古诗教学多是遵循“注重诵读,摈弃逐句逐字的讲解”的原则,这无疑是明智的。但笔者认为,若只注重诵读,也未免偏颇。只有让小学生深刻把握古诗的含义、情感与文学形式价值,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更好地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与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文结合多年古诗教学感悟,就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解题”“抓住诗眼”“感悟古诗情境”及“体悟诗韵”等方法作浅近的分析,与关注古诗教学的同行探讨。

一、“知人解题”法

知人解题:“知人”就是向学生介绍诗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解题”就是解释诗题,这是古诗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做的第一步。“知人解题”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古诗内容理解以及诗歌感情体悟的准确度。做得好,对整首诗歌的学习有“势如破竹”的功效。

如教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教学诗歌内容前,应认真检查学生在预习时对诗人生平的理解程度,并作必要补充,如:可以突出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爱国诗人,还要让学生了解南宋王朝的懦弱无能、女真族的长期侵扰给宋代百姓带来的苦难。对诗题“示儿”的解释,不能单单停留在“告诉(或告示)儿子”的层面,应与学生探讨“临终嘱托”“遗嘱”的严肃性、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知、苟且偏安的无比悲愤,对恢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深切希望和信念以及诗人那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再如,教李白《赠汪伦》时,除了介绍李白,还应让学生了解对诗人李白无比崇敬的乡绅汪伦。据说,汪伦为了邀请李白到家里做客,他写信给李白说自己家乡“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对喜好赏花吟月、爱酒如命的李白是不可阻挡的诱惑。真实情况是,“万家酒店”是“姓‘万’人家的酒店”,“十里桃花”是十里之外有一个“桃花潭”,并无一棵桃树。是汪伦的“欺骗”让李白感受到真情。了解了这些,学生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二、“想境悟情”法

想境悟情:就是读者体味诗歌时,“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运用想象,再造形象,逐步领会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说白些,“想境悟情”就是想象诗人作诗时的情景,好像自己成了诗人,与诗人融为一体,同喜同悲,从而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诗歌教学的课程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示儿》这首诗以遗嘱的形式,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表示了无比的悲愤,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统一祖国,表达了深切的希望和信念,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教学时,教师应抓住二、四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进行前连后贯的指导,层层剥笋,不断拓展。诗人临终时悲愤的是什么?他想象着在九泉之下不得瞑目的是什么?这样,通过情境再造、入情入境,学生感同身受,不仅明白了伟大诗人临终唯一的惦念是“祖国的统一”大业,进一步体会其强烈的爱国思想。

三、“抓眼明意”法

抓眼明意:就是通过抓住古诗中关键、不易把握的字眼,提纲挈领,来弄懂诗的大意。如《示儿》这首诗。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死”“悲”“定”“告”这几个字眼来设计问题,进行指导:“死”了怎样?“悲”什么?谁“定”?“定”什么?“告”谁?“告”什么?通过这几个字眼的指导教学,全诗的大体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其实,大多古诗中都有被人称为“诗眼”的词语,弄懂了,十分有助于学生深刻把握诗歌的要义主旨。在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无疑是这首诗的诗眼,抒写出诗人因“不见九州同”而无比悲愤的爱国情怀。再如,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愁”,就是这首诗的“诗眼”,“对愁眠”,忧愁得难以入眠,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旅途孤寂、思乡情切的心怀。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具体指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诗眼”,进行深入浅出、切中肯綮的剖析,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四、“多读体韵”法

多读体韵:就是在教师的指导范读后,学生通过个性化、创新性地诵读,熟读成诵,体会古诗的声韵美。古诗语言精练,音调和谐,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这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不必要对小学生讲诗词格律,讲平仄等汉语言专业知识,但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味中国古诗无与伦比的优美韵律。

当然,指导学生诵读,要在推敲诗眼,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确定诵读基调,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内容、情感和节奏,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如轻松喜悦的心情,往往表现为明快而跳跃的节奏;昂扬激烈的情绪,往往表现为急促而有力的节奏;悲伤哀痛的情调,往往表现为缓慢而低沉的节奏。教学时,教师都应有意识指导。如《示儿》这首诗诵读时,应以悲愤忧伤为基调,结合缓慢低沉的节奏,把诗人的至死不渝的爱国激情表达出来。诗歌的第一、二句含悲之情,读时语调应缓慢低沉,读到后两句时,节奏明显加快,表现出急促而有力。还应根据《示儿》这首诗对仗工整、韵律强的特点,读好对仗词句和诗的韵律。诵读这首诗时,像“示”“死”“万事空”“悲”“九州同”“无忘”“告”等词,应该读重音,因为这些词都是关键词。唯有如此,才能读出古诗的音韵之美,感受到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

笔者上述所提“解题”“抓住诗眼”“感悟古诗情境”及“体悟诗韵”四种方法与当下古诗教学上遵循“注重诵读,摒弃逐句逐字的讲解”的原则并不矛盾,只不过存在不同的偏重罢了。在具体教学中,应因“诗”而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切实让学生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与韵律之美。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竹岐小学学区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