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名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机车操纵室内,他们是火车司机;在灯火通明的检修库中,他们是检修员脱下工装,走进儿童福利院、深入孤寡老人中,他们又是传递温暖的爱心使者。
这一次,“蕾蕾”青年爱心社的志愿者们又来到了巴州儿童福利院。
伴随着祝福的歌声,院长将一个三层的大蛋糕推进了活动室,人群立刻沸腾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围住蛋糕,共同为“蕾蕾”爱心社庆祝一岁生日。
爱心播下善的种子,孕育出爱的花蕾。
爱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
2011年的夏天,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库尔勒机务段青工郭蕾接触到了巴州儿童福利院的残障儿童。活动结束后,郭蕾红着眼圈说:“长期饱受疾病和先天残疾的折磨,很多孩子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情感。我最怕看他们的眼睛,流露出的感激和期盼,如同一团团火焰灼伤着我。”
从那天起,一场没有终点的爱心之旅,便在郭蕾的内心悄然开启。
在和这些孩子们接触后,郭蕾发现他们并不是旁人想象的孤僻自闭,听着孩子们亲切质朴地叫她姐姐,那一刻,亲人般的温暖涌上心头,这股暖流给予了郭蕾坚持爱心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在随后的日子里,郭蕾经常去儿童福利院为孩子们带去爱心和温暖,成了巴州福利院里的“常客”。
每次去看望亚森江,郭蕾都会带上满满一包的薯片。
亚森江是2003年由院长亲自收养的弃婴,患有先天性脑瘫,四肢萎缩得像柴棍,只能“啊、啊”地叫着,唯一的爱好是吃薯片。亚森江见到郭蕾,都会笑得格外开心。
个人力量毕竟太过渺小,面对这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郭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如何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加入?”
带着问题,郭蕾开始了“四处求医”,随之而来的却是猜疑和误解,“年纪轻轻的不务正业!”“不过是想引起领导的关注罢了,还在那里装高尚!”
一时间,工友们的猜疑让郭蕾感到委屈。然而一想到亚森江,郭蕾还是坚持了下来。
2013年底,亚森江的病情开始恶化,他都无法张口再吃薯片,只能躺在床上艰难地呼吸,受尽折磨最终离去。这成了郭蕾心头的一道伤疤,孩子无力改变病痛的绝望眼神,萦绕在心无法排遣。加之旁人的误解和猜疑,挣扎在双重痛苦中的郭蕾,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团队的小伙伴察觉到郭蕾情绪不好,纷纷劝解,“郭蕾,现在放弃,半途而废,太可惜了。”“虽然我们只有四个人,但能传递一份爱,就给孩子们多一份温暖啊!”
一天午后,段党委书记来到工班和她唠起了家常:“小郭,听说你经常和段里的几个青工到福利院献爱心,很好啊!年轻人应该多点责任和担当,参与公益活动,不仅能帮助弱势群体,还能展示铁路青年的精神风貌,应该坚持下去。”
在领导和队员的支持下,在孩子们的期待里,郭蕾重新振作。爱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2014年7月1日,“蕾蕾青年爱心社”挂牌成立,段党委书记亲自为“蕾蕾”授旗。
我对她的误解变成了理解
一个毛绒玩具、一支画笔这些普通物品,一度曾是福利院孩子们的奢望。
在与孩子们开展的一场联谊活动中,爱心社队员们了解到他们的愿望。
“小虎想要一个新足球,他的足球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这么冷的天,小古丽还穿着一双单鞋。”“丽丽的吉他怎么办?虽然她双目失明,可我们都看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分!”
怎样帮孩子们圆梦呢?“不如我们在段内为孩子们开展募捐吧。”队员小马出了个主意。“倒也是个法子,可是”想到之前工友们的流言蜚语,郭蕾有些犹豫:“先试试看吧。”
她总是习惯独自默默承受着压力。
不久后,一个个“爱心箱”被摆放到库尔勒机务段的每一个车间里,段团委还主动发起了“向巴州儿童福利院捐助”的倡议。
令郭蕾没有想到的是,在职工们的围观和议论中,“爱心箱”渐渐装满,经常能够看到拎着书包和衣物的职工急匆匆向“爱心箱”赶去。李师傅和郭蕾同在一个车间,看到捐助倡议后,她主动为孩子们购买了图书和动画光盘。
李师傅说:“起初,我对小郭的爱心举动也抱有怀疑态度,但她的坚持和执着打动了我,让我对她的误解变成了理解,说实话,我还真有些佩服这些年轻人呢。”
在库尔勒机务段举办的2015元旦晚会上,丽丽带着她的新吉他登上了晚会的舞台,她身着白色连衣裙,自弹自唱了一曲《让世界充满爱》,此时的她,是歌唱的精灵,是舞台上最闪耀的星。
台下的郭蕾,在音乐中湿润了双眼――能够帮助他人圆梦,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儿童福利院中,每逢周二和周四,都能够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教孩子们画画,胸前佩戴着“蕾蕾”爱心社的胸牌。
这位老奶奶叫张春霞,是郭蕾请来的志愿者,今年已经69岁了。
两年前,张奶奶的老伴儿因脑出血导致偏瘫,行动不便,爱心社主动帮扶,定期探望。在这个过程中,郭蕾了解到张奶奶的一个遗憾:她擅长国画,得到了中国国画创作研究院的推荐,有机会去国外进行绘画交流,但儿女不在身边,张奶奶放心不下老伴,选择了留在家里。郭蕾多次向张奶奶保证,能够全力照顾好爷爷,可是张奶奶的儿女仍然担心:“一群小青年,平常还要上班,能行吗?”
郭蕾并不气馁,在家制定好一份详细“方案”,从衣食起居到突况的处理,事无巨细,然后亲自找到张奶奶的家人,拿着“方案”向他们一一说明,这才让对方打消了顾虑。
张奶奶收拾行李,放心地出国圆梦。回国后,她看到爱心社成员们对老伴无微不至的关怀,既惊讶又感动:“真是没想到!我的亲孙子都没这么孝顺呢。”
被感动的张奶奶,希望也能传递这份爱心,但是郭蕾担心这会让奶奶太辛苦。在奶奶的多次请求下,郭蕾最终同意她加入爱心社,成为志愿者。
张奶奶不但教孩子们学习绘画,还拿出退休金为孩子们购置绘画用品,碰到熟人时,张奶奶总会捧着“蕾蕾”爱心社的胸牌炫耀道:“你看,我这把老骨头也发光发热了,能够教孩子们画画,我这40多年的国画算是没白学哩!”
从最初4人小队的“单打独斗”,到如今50多人的“爱心社团”,“蕾蕾”爱心社已经成长为一支日趋成熟的爱心团体,在巴州收获了不小的名气,还与巴州儿童福利院签订了帮扶协议,成为路局志愿者队伍的标杆和模范。段“感动库机人物”、路局“尼红式青年”荣誉和鲜花,不仅是对郭蕾的褒奖,更是对“蕾蕾”的支持与认可。
当然,这条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怎样优化社团组织?”“如何探究志愿服务的规律?”随着社团的成长,一个个难题也不断涌现。面对困难,郭蕾总会自信地说:“正是领导、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正是大家心底充满的爱,让我们有了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一名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这无数把泥土积聚在一起,就是一座山峰,这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社会文明进程。”
承载着爱与希望,“蕾蕾”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