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枯燥为神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枯燥为神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提高音 乐基础知识的实效性,可以激活课堂学习。音乐参与是多方式的,听、唱、动都是参与的手段,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为切入点,强调怎样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将音乐基础知识生动贯穿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基础知识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欣赏、视唱、器乐、创作等教学活动相互渗透,并具有其他教学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基础知识的枯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地淡化、避让,在课堂上不敢涉及基础知识,连最基本的识谱、节奏、听觉练习等也被舍弃了,大大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孔子说:“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基础知识正是通向音乐教育殿堂的桥梁,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钥匙。在音乐课堂中如何生动呈现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们音乐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1 紧扣教材,精选作品,了解音乐要素

音乐课一定要紧紧抓住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突出音乐教学的音乐要素让学生从中参与感受,静静地细细品味,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我在教学中紧扣教材,精选音乐作品,在讲解电声乐队《夜莺》时,我选择了希腊―雅尼早期的电子音乐作品导入,其鬼魅之音让学生感叹电子音乐的魅力;在欣赏古曲《渔舟唱晚》时,我选择了由古筝、小提琴和电声乐队分别演奏的三个版本让学生对比聆听,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独有的韵味;如在欣赏教材中的劳动号子时,我选择了原始的劳动号子的录音作品,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原汁原味,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选择了四段主题音乐对比聆听,从音色、速度、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知识入手,让学生真正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2倡导互动,自主发现,体验音乐符号

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乐于探究,教师应以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形成能力以解决问题,在乐理教学中,我较看重的是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音、上波音、颤音、拍号、调号、装饰音)等乐理知识,,如何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呢?我对各学习小组提出要求:找出课本中自己不懂的音乐符号,提出来,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答,小组发现的问题或解决的问题越多,则小组成绩越高。这时大家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来了,同学们纷纷翻阅起课本,仔细观察起来,不一会儿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有的问:老师,在音符上方加弧线是什么意思?有的问:音符上方的倒三角形有何作用? “>”、“

3巧用“类比”,塑造形象,感受乐器音色

在欣赏《图画展览会》这一课中,介绍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是由不同的乐器演奏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配器方面的知识,我没有直接讲配器的概念,而是以化装这门艺术为切入点,我对同学说:假如你是一个化装师,要求把一个模特分别化装成“胖子”、“瘦子”两种类型,为了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就必须采用不同的音色乐器,否则就不能正确表现作品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就这样一讲,学生对配器的概念就理解了,而且还能活学活用。当我问牛车应用什么乐器演奏时,同学们开始分析起牛车的特点,并配上相应的乐器。有的建议用“大号”,认为“大号”音色低沉、沉重,能表现出这沉重的牛车在不胜负担似地艰难行走的特点,有的说用“圆号”,有的说用“大提琴”……

4视谱歌唱,两者结合,掌握识谱知识

新课标不仅提出了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了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要让学生对识谱教学感兴趣。 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教师通过听老师范唱、录音范唱和欣赏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又在模仿中进行了识谱教学,把所学的歌听熟,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之后再来学习曲谱。先学歌曲,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试唱曲谱。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进行了识谱教学。

5线条图谱,帮助理解,提高音乐表现

有效的主体参与与音乐性密不可分,吴斌老师曾多次提出:音乐课少一些说与解释,这里,多在音乐中表现。又如,让学生根据音符画线条的走向,从音乐课特点来看,可以少说。看音符画高低,这样的感受会更深刻些。让学生聆听,如画图谱的过程,最后再出现图谱。音乐的高低是音乐中流淌着的,只有把画的过程置于音乐的聆听中,那么这个过程才是富有生命的。如胡萍老师的《永远的莫扎特》,就很好的运用了图形谱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提高音乐表现力,建立音高感、节奏感、情绪感,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

总之,在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中,我们应尝试多范围多角度的教学思路,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等生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讲、听、说、练、演、编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使音乐成为师生沟通情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修海林、罗小平的《中国音乐美学通论》,1999年4月,上海音乐出版社。

[2] 彭剑飞的《音乐心育艺术》,2005年5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3] 《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