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魏晋至唐初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魏晋至唐初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西方唯美主义文学的核心是极端追求文学自身的价值和美,放眼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在魏晋至唐初这一时期,文学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极高的重视,文学的形式和声律等因素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将唯美主义的观点引入古代文学的研究中,需要注重整体的把握。

【关键词】唯美主义;古代文学;魏晋至唐初;思潮

19世纪后期,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发生了一场组织松散的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人们称之为唯美主义。唯美主义运动波及广泛,提高了世人对艺术本身价值的追求,但是由于过分追求艺术化,完全否认艺术的工具性,最后难免被历史所淘汰。唯美在中国的古籍中并没有作为一种注重自身审美性的文体描述而存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查唯美词条,出现16处,重合部分一处,计15处,但都没有包涵文学美的意思,查唯美主义为0条记录)。将唯美主义文学引入古代文学的研究中来,我们需要注意记下几点:

1、西方唯美主义文学的本型是一种过分追求自身价值和美学的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与西方一模一样的文学思潮是不存在的。2、本文中所谈到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借用了西方的概念,实际上是在探求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中重视文学自身价值和美的倾向的一种思潮。不能与西方的唯美主义等同,从我国古代文学的实际来看,等同的也是不存在的。3、魏晋至唐初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是一种初探的形式,有待继续完善。下面将分阶段的讲述魏晋至唐初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一、魏朝(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开端)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开始。究其渊源,魏晋时代是唯美主义思潮的开端,因为从魏晋开始,文学自身价值第一次从汉代以来作为儒家思想的附属中分裂并凸显出来。魏文帝曹丕大张旗鼓的在《典论・论文篇》中第一次将文学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说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同样,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重视文学本身的价值,他提出了用自己的作品“成一家之言”的主张。在建安七子的作品中,就有很多注重文学自身的价值和美,如“七子之冠冕”的王粲,他的咏史诗就有唯美的成分。

二、两晋时期(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

西晋的太康年间,以陆、潘为代表的文学家们在诗歌的具体形式上推动了唯美思潮的发展。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的笔法,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正如萧统所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选序》)陆、潘等人对诗歌形式技巧的追求,对诗歌美的重视,饱含着唯美主义的成分。同时,正式开启了中国古代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大门。

三、南北朝(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高潮)

南北朝时期,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如火如荼,重视文学的审美性和形式技巧成为作家们的准则。一是大量文学选注和评论著作的出现;二是从声律上深化;三是文学实践上百花齐放。

1、大量文学选注和评论著作的出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文学选注和评论著作,如萧统的《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萧统在《文选》中提出择篇标准有以下几点:宣传道德的圣贤经书不选;以思辨为核心的诸子哲学著作不选;对于以纪事为主的史书,则只略选其中颇有文学辞藻和风采的论赞部分,其余有关史事因果的描述,都不选入。由此可以看出萧统对文学自身美的重视,拒绝选入与道德、政治等关联太大的文章就可见一斑。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与“文”相结合的有“采”之言。刘勰对文学自身美的认识,比萧统更加深刻。钟嵘在《诗品序》里谈到自己对诗的一般看法:“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从这一段话来看,他注重诗的唯美性和自身的价值。

2、声律上: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周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写成了《四声切韵》一书。之后,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弊病必须避免,称为“八病”。并且,沈约等人又积极推动四声八病在诗歌创作上的应用。由于这种新体诗产生于齐武帝萧赜的永明年间(483―493),故称永明体。永明体在声律和对偶上大大推动了诗歌美化的趋势,直接导致我国古代唯美主义的高潮。

3、文学实践上:南北朝时期,由于文学理论和声律和方面的成熟,唯美主义出现了高潮,主要体现在文学实践上百花齐放。宫体诗就是一个重要的代表,这种诗多写女性和咏物,注重形式的工巧与声律的严整,是我国古代唯美主义高潮在文学实践上的一大表现。另外,在骈文领域也出现了很大的进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曾将“六朝之骈语”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此期的骈文俗称“四六文”,讲究平仄、对偶、用典和辞藻的华丽,是一种典型的唯美主义倾向的文体。同时,辞赋领域也开始重视语言的华丽和声律的运用,如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恨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散文方面,也充分重视对偶和辞藻华丽,如郦道元的《水经注》。

四、唐初(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余波)

唐初是唯美主义思潮的余波,因为从陈子昂开始提出 “风骨兴寄”,实际上就是对唯美主义文风的抨击和颠覆。盛唐玄宗朝,风骨基本足备,复古思想盛行。因此,唐初可以成为唯美主义思潮的余波和收场。唐太宗喜爱陈代徐陵、庾信的文风,尝作宫体诗,命虞世南和之。世南推辞说:“圣作诚工也,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臣恐此诗一传,风靡天下,不敢奉诏。”(《唐诗纪事》卷一)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人们虽爱好唯美主义,但是儒家雅正思想又重新抬头,正在扑灭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不过,余波仍在,到中宗时,沈期、宋之问整理诗律,完成了“律诗”诗体。律诗是在平仄(声律)押韵和对句上具有一定法则的典型诗体,它来源于齐梁以来对诗歌形式的追求,可以说是四声八病向前推进的结果。而其辞若和沈约、庾信相比,则是:“更加靡丽……如成锦绣之文”《唐书・文艺传》。

五、结语

本文在分析、归纳和总结魏晋至唐初的文本以及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从介绍西方唯美主义文学并将其引入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详细阐述魏晋至唐初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等几个方面进行探寻。通过详细的文本解读和背景扩展,从而试图增强我们对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深入把握和理解。唯美主义思潮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可以理解为注重文学自身的价值和美学的一种思潮。我们应当继续在深挖文本的基础上,尝试用新的眼光和角度去阐释我国古代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脚踏魏晋至唐初文学文本的实地、仰望新的研究角度的星空,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解读这一阶段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参考文献】

[1]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聂石樵.魏晋南北朝文学史[M].中华书局,2007.

[3]聂石樵.唐代文学史[M].中华书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