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内容及微内容环境下未来图书馆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按照用户贡献的方式不同可把微内容分为用户创造的内容、用户添加的内容和用户行为产生的内容三种类型。微内容具有海量、芜杂、分散、良莠不齐、去中心化和分散等特点,通过搜索引擎、网络标注和RSS等可以较好地挖掘微内容的价值。微内容引起信息环境发生重大变革,对图书馆带来挑战,针对此提出以推、拉(Push andPull)两种方式嵌入微内容的未来图书馆发展之路。
[关键词]微内容 图书馆 RSS Tag 搜索引擎
[分类号]G250
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写道:Yes you,You control the information age,Welcome to your world。把互联网所有用户评为年度人物,宣告了世界范围内普通网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迎来了普通网民生产内容的时代。2005年以前,中国互联网流量排名始终是新浪、搜狐和网易等门户网站占优,但在2006年以后,百度、腾讯迅速升至第一、第二名,且根据美国Al―exa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百度贴吧以11%的用户流量占比,排在百度所有产品流量的第四名,腾讯网个人空间的流量以19%排在第一,新浪流量也从多年的第一降至第三,尤其是新浪博客以15%用户占比的流量排在其所有网页的第一位,高于其新闻频道13%的用户流量占比。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互联网用户生产的内容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互联网用户生产的内容也叫微内容,那么微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带来了什么影响,图书馆如何应对微内容引起的这一巨变等,本文将就上述内容分别进行论述。
1 微内容概述
1.1 微内容定义
微内容(Microcontent)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或者宏内容(Maorocon―tent)而言的。最早由Jakob Nielsen提出,用来描述一个网页上所显示的“超小文字段”,比如页头与标题。学者Cmswiki给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是“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篇博文,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的内容列表等等”。。因此,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是微内容。比如博客中的一篇文章、Amazon中的一则读者评价、Wiki中的一个条目的修改、Flickr中的一张照片、Del.icio.us中的每一个收藏的网址、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甚至过客用户的每一次支持或反对的点击等等都是微内容。
1.2 微内容与知识单元
微内容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把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内容称为微内容,是“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可以是一篇博文、一张图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的内容列表等;而知识单元也称知识的内容单元,是知识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独立的基本单元,知识单元主要用主题知识单元、关键词知识单元、知识元、知识单元、知识基因、知识项、知识本体、知识概念等来表示。目前主要用知识元来表示,知识元是指文献中相对独立的、表征知识点的一个元素,它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幅图表、一个公式、一章或一节、一段动画、一个程序等。因此,微内容和知识单元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进行描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其出发点不同,一个是相对于正式出版媒体而由互联网用户产生的内容的基本单元,强调内容的生产者;另一个则是由文献单元、信息单元发展而来的表征最小单位知识的概念,强调对知识的深度揭示。两者之间有交叉,一个知识单元可以是一个微内容,一个微内容也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单元。
1.3 微内容分类
如上所述,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数据都可以视为微内容,根据用户对微内容的贡献角度不同,又可把微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户自己原创的内容,例如用户发表的博文、上传的自己拍摄的照片、视频等;第二类是用户添加的内容,包括用户从别的信息载体转载而来内容,如从传统信息媒体(电视、报纸等)、图书上转载的一条百度知道的答案、一条维基百科的款目、一张地图等;第三类是用户的行为产生的内容,如用户点击、访问形成的点击率、访问率,用户推荐等。
1.4 微内容的特点
根据微内容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微内容具有以下特点:①从数量上来看,微内容数量巨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队伍不断壮大,由互联网用户产生的微内容在数量上是巨大的,增长速度同样惊人;②从质量上来看,微内容质量芜杂。由于微内容是用户产生的,用户的自身素质、生产微内容的目的各不相同,且微内容的生产过程不像传统媒体,没有中间的质量审核程序,因此,微内容在质量上显示出良莠不齐的特点,有很多真实性强、质量可靠、学术价值高的知识,同时也存在大量不健康、虚假、错误、质量较差的垃圾信息,要求使用者具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辨别、判断能力;③从分布上来看,由于微内容的生产者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且提供微内容服务的网络站点也比较分散,因此微内容的分布比较分散,巨量的质量芜杂的微内容分散在巨大的网络空间上;④从性质上来看,微内容还具有个性化或人格化的特点,由于每一条微内容都是对应着一个真真切切的网络用户,代表着不同用户的个性、特点、兴趣、偏好、身份等,因此,微内容具有较强的个性化;个性化的微内容由于缺少第三方的干预,相应的具有较强的去中心化特点;⑤微内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即可重用性。可重用性使得我们在任何地方自由使用微内容成为可能,从而可以聚合、管理、分享、迁移这些微内容,并可以进一步组合成各种个性化的丰富应用。微内容的可重用性必然要求微内容的结构化(比如XML)、开放性(比如开放API)以及工具无关性(对于用户而言,可以使用多种工具来聚合和利用这些微内容,而不必局限于生成内容的原始网站)等。
1.5 使微内容增值的相关技术
由于微内容本身的大量、芜杂与分散特点,决定了微内容的价值只有依靠一定的技术或机制进行聚合,才能达到聚沙成塔,化零为整、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在聚合中,搜索引擎无疑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搜索本身对内容提供的是增值,强化了信息流动的价值链,在聚合了分散的微内容的同时整合并加强了原先分散的细微价值。如Google、百度等有效的搜索聚合工具,把原本离散的细微价值聚拢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话语力量和丰富的价值表达。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于Google这样的搜索聚合工具是将“微内容”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关键。如果没有Google的聚合作用,互联网中海量的微内容将显得多么地渺小、琐碎和个人化。而当搜索引擎出现以后(如它的第一代产品的代表Google),微内容便羽化为蝶,登上社会发展的大舞台,成为了创造历史的主角。
而Tag标签则把搜索这种媒介的流通模式由单向
流动跃升为多向互动。如果说传统的搜索模式只是让个体被动地被搜索到,是搜索者主体意志的体现,是单线传播的,那么和标签结合起来的搜索引擎则是个体把自己推到搜索者面前,让搜索者与被搜索者实现了双向定位,换言之,Tag实现了反向搜索。反向搜索使传统模式下的被搜索者(目标对象)可以通过Tag的自主设定,指出搜索者和自己建立联系的途径。
Tag是微内容的一种组织方式,它以一种独特的“聚合”、“关联”能力为个体生产的微内容提供了特别的流通途径。用户通过创建Tag对微内容进行描述,添加标签后,用户生产的微内容就会被搜索引擎索引,当其他用户搜索相关标签时,就能准确找到使用这个标签的个体。标签使拥有共同特质的分散个体得到有效整合,微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和影响力也随之提升。
除了搜索引擎和Tag,RSS在微内容的增值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通过RSS聚合可以把分散的微内容聚合成相关的整体,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2 微内容引起信息生态变革及其对图书馆的挑战
微内容使整个信息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革,信息从生产、组织、传播到信息的评价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这一系列的变革对传统的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1 信息生产者的变革及其对图书馆的挑战
过去的信息生产者多是精英型的,信息的生产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报社的记者、图书的作者、工具书的编委等,文字变成铅字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而今天,微内容使得任何人只要能上网就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出版自己的内容,甚至可以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如在维基百科中添加一条款目等。这些变化一方面使得普通大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能更加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知识等;另一方面也大大丰富了信息内容,大量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草根成为整个社会一支重要的信息生产队伍,非正式出版的微内容成为重要的信息源之一,这就对仅仅收藏正式出版物的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图书馆仅仅依靠正式出版物还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一大问题。
2.2 信息生产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其对图书馆的挑战
过去传统的信息生产是作者创作内容,向出版媒体(图书、期刊、报纸)投稿,出版媒体进行审核加工编辑出版,通过发行、中介渠道(邮局、书店、图书馆等)传递给最终用户,而微内容的生产免去了大量的中间环节,用户生产内容直接发表在网上,读者通过网络获取。这就对作为中介机构的图书馆产生巨大挑战,图书馆不再是用户查找信息的首选,即使是学术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学者的博客、学术论坛获得更新颖、更及时的相关信息。
2.3 信息组织方式的变革及其对图书馆的挑战
以Tag标签为代表的微内容的信息描述与组织方式,使信息更具个性化和灵活性,表达能力更强,这些标签能更好地反映作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初衷,有利于反向搜索。且用户标注大大减少了第三方的误解造成的错误,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第三方人工编目的耗费。因此,微内容的信息组织方式对传统的图书馆分类、编目活动带来挑战,图书馆可以考虑让用户自组织信息,取消过去的编目与分类程序,或者为未来的图书馆资源增加Tag标签,建立与图书馆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相结合、相补充的信息组织方式。
2.4 信息用户需求的变革及其对图书馆的挑战
微内容产生的最大驱动力就是用户的表达欲望,互联网时代,尤其是Web 2.0时代,用户不再满足于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他们希望对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讨论等,如有些博文后面的评论甚至比原文还要长,评论汇聚了各方意见和观点,不乏有价值、专业水准高的内容,而且这些评价对原始信息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图书馆购买的资源呈现给读者,很少能得到读者的反馈,很难提供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对馆藏建设的合理性、馆藏资源的价值难以估计,而微内容一方面彰显了用户的表达欲望;另一方面能帮助图书馆对馆藏资源进行评估,指导馆藏建设。因此,微内容对图书馆关于提供用户互动、满足用户表达欲望方面提出了要求,给传统的图书馆带来挑战。
3 嵌入微内容的数字图书馆
微内容对信息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变革,微内容带来的去中心化对作为信息中介的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带来了巨大挑战和质疑,对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新的用户需求,数字图书馆如何把微内容整合进来,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中,使图书馆成为微内容生产传播上的一环,并与用户的微内容环境实现无逢链接将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图书馆的命运。
为此,我们提出嵌入微内容的数字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之路,以应对微内容带来的变革与挑战。所谓嵌入微内容的数字图书馆,一方面是指在图书馆网站内提供微内容生产出版的平台,把外界的微内容整合进图书馆资源中来,也即拉取模式(Pull);另一方面是指使图书馆与其外界的相关微内容相链接,使图书馆成为用户整个微内容链接上的一环,把图书馆纳入到整个微内容环境中去,也即推送模式(Push)。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3.1 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供微内容生产出版的平台,把外界的微内容整合进数字图书馆系统(Pull)
如前所述,微内容的产生是用户表达欲望驱动的,用户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还要求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图书馆可以考虑在馆藏对象后面增加评论功能,允许用户发表评论,允许用户之间、用户与图书馆员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为用户生产微内容提供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监测用户的需求变化,调整馆藏建设和指导相关服务的开展。如图书馆可以组建各种学科交流群,使用户之间可以实现群内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用户互助的方式大大降低学科馆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学科服务的能力(单靠学科馆员提供的学科服务是相当有限的,学科内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互助能提供更专深的帮助)。
同时,微内容中包含大量学术价值高、更新及时且新颖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图书馆不应该再继续把自己的馆藏资源局限于正式出版物,需要考虑利用那些草根创造的微内容来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弥补图书馆经费不足造成的信息匮乏,增强对用户的信息保障能力。如图书馆可以对相关的微内容在图书馆平台上建立RSS聚合,向用户推荐有价值的微内容,尤其是在学科导航方面,图书馆可以把相关学者、专家的博客整合进来,把维基百科纳入进来作为辅助参考资料等,把外界产生的微内容纳入到图书馆的馆藏系统中来,利用免费的微内容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2 建立图书馆与外界微内容的链接,把图书馆纳入整个微内容环境中去(Push)
图书馆还可以与外界的微内容建立密切的链接,利用外界的微内容组织图书馆的工作,把图书馆的资源推送到网络世界中。如图书馆可以利用豆瓣书评作为文献资源采集的一个参考,同时,还可以考虑与豆瓣这类网站合作,建立用户推荐的书与图书馆资源的相互链接,引导读者在豆瓣上看到书评后回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这个方面可以看成由外部微内容指向图书馆;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考虑由图书馆指向外部微内容,如图书馆资源可以成为维基词条的来源,成为博客文章的信息来源等。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引导微内容的生产,把图书馆纳入到整个微内容环境中去,使图书馆成为微内容生产、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实现图书馆与外界微内容的无逢链接,方便用户,吸引留住用户。
4 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Web2.0的应用,使得用户不再成为被动的阅读者和接受者,互联网用户可以自己生产内容,对相关内容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辩论,所有这一切也即用户生产及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都叫微内容。微内容由分散在各地的、具有不同特质的用户、处于不同的情况下、出于不同的目的产生,因而具有量大、芜杂、分散、个性化、人格化、可重用性等特点。而搜索引擎、Tag标签、RSS等工具又能起到挖掘、聚合的功能,可以对分散的微内容实施有效地发现与聚合,达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使得微内容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宝藏,成为信息用户的最爱。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要想留住用户,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就不能让自己变成信息孤岛,要时刻注意信息环境发生的变化,把握微内容带来的变革与挑战,融入到微内容创造的信息环境中去,走嵌入微内容的数字图书馆发展之路,把微内容纳入到图书馆中,把图书馆融入到微内容环境中去,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信息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