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在美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在美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夸大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美学教育更是不能忽略的一门课,怎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以供参考。

关键词:审美素养;审美情感;审美能力

1以点拨激趣为前提,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一般而言,根据学生的审美认知规律,发展较为缓慢的是学生的兴趣,但兴趣却是学生审美的原动力,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关注,没有关注就不会有感情,也就无法让学生全情投入,无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进行审美认知与思考的内在潜能。因此,教师要想依据课改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将课程内容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特征,并紧密联系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美的独特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从艺术的角度去学以致用,追求生活。着眼美术的学科特色与艺术价值,从学生基本学情出发,综合运用五花八门的教学手段,创建诸如文化景观、美丽景色、角色扮演等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以境入情,以情激趣,促进学生审美热情的提升,焕发其对于美的热爱与感怀。

2以提升审美感知度为依托,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作为审美活动前提的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是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的“核心能源”。缺乏审美情感,审美活动的主观参与意识就会大幅弱化,就无法进入欣赏美的境界。审美情感的发生机制是个复杂的、多元素交互影响的过程。一般而言,其主要的途径有:一是生活情感的加工;二是审美体验的融聚。在针对学生开展美育的过程中,总存在这样的弊端: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被边缘化、器物化,简单的当做承载权威理论的容器,自己难以达成对于美的体验与感受。审美情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体验,接受了别人的想法,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无法了解审美的真正含义,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参与到审美活动中的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自己的感受。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秉持一种对话的意识,坚持一种无功利、超凡脱俗的心态,按照平等主体的角色定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完成对于美的发现、认知、体认,乃至实践,进而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身审美的敏感度。

3以树立健康审美观为核心,正确进行审美活动的实践

审美观是指一个人用怎样的审美观点、抱怎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怎样的审美方法对所有审美事物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审美活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它还包含了理性的内容。心灵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成年人的心灵建设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要想切实发挥美育的实际效用,就必须在科学的育人理念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审美观,并以此为指导增强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促进其对于美的内在体验与外在创造。

4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发展学生审美素养

审美能力,是对于各种事物的综合判断能力,是对于特定审美意象的感知水平。要想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关键就在于正本清源。所谓“本”就是学生的审美观,“源”就是学生的审美实践。有正确的审美观指导,审美实践才能更加科学;通过审美实践的深入,能够丰富审美观的内涵和外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科学审美观的指导下,去大胆地感悟,去积极地学习,去深入地实践,进而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而且审美者通过个性的审美活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突出了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的过程也是种审美能力的再创造。

总之,审美教育如果可以打破狭小局限,在各种教学实践中结合积极的态度,打开新的视野,将带领素质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老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在愉快、放松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欣赏美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志刚.美育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9(01).

〖=2〗易晓明.论美育在当代审美文化中的新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