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陇东方言概貌3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陇东方言概貌3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陇东方言是古汉语的母体语言的观点,不是仅凭理论假设甚或主观臆测得出的,而是有相当多的证据可以说明这个观点。让我们由近及远地阐述吧。

1.现代汉语普通话收录的一些方言色彩很浓的方言词汇(词典中标有〈方〉的说明),就是典型的陇东方言,例如“”zhūn,表示纯粹;“”qū,表示边烧热边弯屈;“”pàn,表示筐、篮的提梁;“”yǎn,表示黑痣;“搋”chuài(陇东方言读cāi),表示和面时用力揉;“褫”chì(陇东方言读chuǎ),表示剥夺,等等。

2.近代的古典文学著作如《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醒世恒言》等,其中大量出现陇东方言的词汇,如《水浒》中“宾鸿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总管夜来劳神费力了一日一夜”,“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细细地切作臊子”;《红楼梦》中的“促狭鬼”;《三国演义》中“朝廷正要沙汰你们这些滥官污吏”等等。

3.唐、宋诗词、散文、传奇、话本中,陇东方言的使用频率甚高。(《水浒》的成书,与宋代话本极有渊源)

4.元曲中有些衬字,如“也么个”、“也波”(“也”,古音读yǎ,陇东方言至今仍读yǎ),陇东方言作为语尾助词,一直在广泛使用。

5.历代韵书,如《广韵》、《集韵》、《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内中词汇、读音及释义,许多都是陇东方言的用法。

6.《史记》、《汉书》、《说文解字》等书中,陇东方言的词汇甚多,如《说文解字》中的“”chuǐ,表示石杵;“”xué,表示水平方向;“槎”zǎ,表示斫;“”tuān,表示兽名(非“獾”);“胤”yìn,表示子孙相承续也;“”zuí,表示赤子阴也(今陇东方言称“子”chuízi)等等。

7.《诗经》、《尚书》等书中,许多词语,现代汉语普通话绝无,非用陇东方言解之不能明其义。如“”hóu,表示窝头,“”jiǎn,表示迅速,“掎”yǐ,表示扶持、把稳,“”òu,表示小鸡,“”pén,表示繁茂,“”liē,表示履石渡水之意,等等。

综上所述,陇东方言才是古汉语的母体语言,而不是长安方言。现代方言学研究分类时,有“关中方言秦陇片”的称谓,若以时间先后为序,起码应称“关中方言陇秦片”。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陇东方言的特殊声母和韵母

一、声母

声母共有24个,包括半元音y、w(不包括零声母符号),与普通话相比,多了一个“?耷”(该声母主要见于人称代词“我”及其形声字,还有一些古“疑”母字),常见字有“我、俄、蛾、鹅、饿、讹、厄、恶、萼”等,有的地点方言读?耷e,有的地点方言读?耷uo,声调依字而异。

另外,普通话的开口呼零声母字,如“爱、安、恩、偶”等字,陇东方言是n声母或?声母;普通话的部分齐齿呼零声母字,如“牙、眼、咬、硬”等字,陇东方言是n声母的齐齿呼。

极狭隘的地点方言间或会出现[v]、[z]、[pf]及[pf‘]的声母,但不具代表性。

二、韵母

陇东方言大部分地点方言缺乏普通话的前鼻音韵尾,普通话的其他韵母全有。陇东方言又有几个独特的韵母。

1.[Ч] 该韵母与u韵母互补,构成陇东方言zh、ch、sh、r声母的合口呼音节,即陇东方言的音节有u无[Ч],有[Ч]无u。

陇东方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言,代表着上古汉语的读音,因此可以认为[Ч]韵母古已有之,并且在汉语演变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而在此演变过程中,陇东方言的[Ч]韵母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2.[щ] 该韵母读如兰州话的“二”(兰州话的“[щ]”音节大多是零声母,此外还有一个“给”字),仅与、k、h相拼,常见字不多,莫过“胳(膊)、疙(瘩)、咳(嗽)、核(桃)、里头、蛤蟆”等,但陇东方言中以之构成形容词、象声词,组词能量很大,使用频率很高,听来平添几分生动,有些且已收入普通话词汇,此处以[kщ]音节为例显示其用途:

胳膊、胳肢窝、胳肘子、胳搂(挠痒痒)、疙瘩、虼蚤、圪搅(捣乱)、(蹲)、拐、拧、踮、逶、哇、攘(蠕动)、角落、咯噔、咯吧、咯嘣、咯吱、格狸猫、蓝格莹莹、白格森森、脆格生生、红格滋滋cici、甜格滋滋cici、黑格唧唧、冰格唧唧、瘟格唧唧(很生气)、硬格铮铮、蛘niǎo53格酥酥,等等。

第二节 陇东方言的前鼻音尾韵

陇东地区指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平凉两市,该地区的方言很有特色,尤其是庆阳市宁县南部有一个不太小的区域,约八、九个乡镇, 10余万人口,所说的方言迥异于甘肃省各地方言,构成了“方言岛”。该方言岛有明显的前鼻音尾韵,可能是西安方言及普通话的鼻祖。要搞清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要联系先周历史。周族的始祖姬弃,据记载是尧舜时代人,故先周历经夏、商两代1000余年,其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居住于邰地(今陕西武功),约400年,此期为先周语言产生的初期阶段。今武功话有前鼻音尾韵,故推断最早的先周语言有前鼻音尾韵。第二阶段主要居住于豳地(今甘肃陇东),约500年,此期为先周语言的成熟阶段,大约已形成上古汉语的音系,起码有平声和入声两个调类,依然有前鼻音尾韵。第三阶段主要居住于岐下(今陕西岐山),将近100年,此期为先周语言在邰及豳的继续,应该无太大的变化。

及至周灭商后,西周初期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统一,先周语言以“官话”的形式获得极大程度的认同,奠定了古汉语(书面语)的基础,构建了古汉语的框架体系。

语言是有继承性的,考察今武功方言及岐山方言,它们与今陇东方言大抵相同,唯在前鼻音尾韵方面有较大差异,陇东大部分地点方言无前鼻音尾韵,只有庆阳市宁县南部有前鼻音“方言岛”。

据旧《宁县志・民族志》记载:“先代土著:刘昌氏,辍耕偶谈,周余民。在安定北地者,为刘昌氏,不与诸戎伍,自谓公刘后裔。”至今,早胜、中村(均为宁县南部乡镇名)一带,姓刘的人特别多,且有以“刘家村”命名的地方,基本与以上记载吻合。(宁县亦有“公刘”的地名)据此推断,当年古公父率族迁往岐下时,曾有一少部分周族人留在了陇东,他们的后裔始终保持着先族的语言习惯,依此解释该“方言岛”的语音现象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