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课改实验的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课改实验的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改下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能力求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无论是在转化师生角色,变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上,还是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都需要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 教学情境 策略 反思

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新教育教学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在课堂上难免出现一些前进中在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谈一谈,供大家借鉴。

一、情景因滥而无效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指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融洽、愉快、舒畅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这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在现实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分的重视情景的作用,拿情景滥用:情景一味追求趣味性,情景脱离生活实际,情景失去了教学效果。但我们过于追求形式,为了情境而情境,把形式和内容割裂开来,不是白白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应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出发作适当的理性加工,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情境创设应富有理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1.创设恰当的生活情景。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乐趣。设计从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景。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的活动组织形式,展现现实生活中类似于文本的有关材料,开展群体性活动,组织各类竞赛,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醒悟、懂得和明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如:唱歌、跳舞,口琴,画画做小制作等。这样的设计使教育源于儿童生活实际,学生切实深入生活,在生活中道德生命得以成长,激活学生潜在的道德主体。

2.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其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教育的发展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突出其形象性和生动性,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音乐、诗歌、讲演、漫画等,为学生小组合作准备,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锻炼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合作、演讲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品德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

二、合作因闹而失意

当前,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合作交流式教学为多数教师所青睐。品德教育过程中,课堂合作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我们看到热闹的合作后面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

1.合作角色不均,

合作学习的伙伴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均等,那些优秀生往往仍主宰着策划、讨论,扮演领导、主角的角色,而相对内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表现为消极的、被动的,成为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他们在伙伴合作学习中由以往的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伙伴的依赖。换言之,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能是从表面上把原来的师生接受模式改成了生生接受模式,而非实质性上的合作学习。

2.合作主题不清

小组组成之后,要安排组员各自的任务,然后进行学习。在不少课上,小组学习时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深入小组细听,就不难发现有的小组没听清要求,毫无目标的活动,有时直到老师叫停,还未真正开始学习。而有的小组兴致勃勃讨论的内容早已离题千里而浑然不觉。

3.合作过程无效

合作学习必须有准备、有规程、有反馈,才能有效,可是有的教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宣布主题后就让学生讨论,讨论时少数同学发言,讨论后还是教师点名发言。根本没有实现全体参与,也不能实现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竞争、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壁垒,刷新着我们陈旧的观念。接受新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实践着,开放课堂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的群言堂,由专制变为平等,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但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了呢?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另外,合作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学”,教师只作事后评论员,而不能参与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致学习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开始之前,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组织合作学习基本策略:

①合作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由于小组合作是在一个小集体、小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可向学生布置合作讨论的内容,如:调查、汇报、记录发现问题等,由于环节多,学生记不住,教师可帮助学生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的展开。

②合作时要处理学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合作时要适时引导

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

5.建立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需要合理评价机制。首先小组内评价机制,小组成员险乎鼓励,人人要发言,评比出最好的发言,在次基础上选出代表在全班繁衍或展示,然后评比出全班优秀作品,否则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