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在学 创新在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在学 创新在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电工基础》教学从“学”和“教”两方面具体谈了这个问题。

关键字:教学 创新 能力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更需要知识面宽广、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教育要创新机制,教师要创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界面临的首要问题。我步入教坛已有二十多年,主要担任《电工基础》和《继电保护》的授课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在教学方法上,将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思维培养引入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

二、创新在“学”

1.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题,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性积极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学习兴趣可言,因而也就别谈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后布置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表(电压表、电流表任选其一)的量程?要求:①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②如何确定这些数据?③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④你能否制作一电表(可能的话)?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⑤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明确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后面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好准备,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创设问题情景,培养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要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用学生的现有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情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设:

(1)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情景

针对职高生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如果课堂上创设的问题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电工基础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实验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上电磁感应关于椤次定律这部分内容时,先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实验:将一个空心线圈和一个检流计串接起来,将永久磁铁N插入或者S极从线圈中拔出,看到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是一致的,而用S极插入或者N极拔出看到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前者相反,这一现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使学生产生学习创新的动机。

(2)能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情景

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知识的渗透和迁移,适时地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景中来,能有效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如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有“220V,25W”和“220V,100W”两盏灯,为什么把它们并联接到220V的电源是100W的灯亮,而把它们串联接到220V的电源上是25W的灯亮?这一问题犹如投入水中的雨花石,在学生脑海中激起了思维的浪花,吸引着学生去探索。

2.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并参与到学习中来。而思维活动如何进一步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使学生的创造潜能能得到积极开发,在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

(1)重视“过程”的教学

教学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好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别重视知识的建立、推广、发展过程;基本概念、规律、定理、公式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有充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教师不要急于将最终的结果告诉学生,在学生思维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排除障碍,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电桥电路”的导入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提问:“用伏安法测电阻有什么缺点?”学生经过思考后指出:“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存在的内阻,把它们接入电路不可避免地要改变电路本身,所以这种测量方法势必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然后,我对学生提出了设计任务:“要求设计能从方法上保证测量准确度的电路。”学生思考、讨论后形成共识:“为了避免电压表分流、电流表分压给测量带来的影响,在设计电路中应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在此基础上,教师作适当启发,逐步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采用将待测电阻和已知电阻相比较的方法上来,从而导出电桥电路。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了思维的整个过程,使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大脑积极性,集中精力于创造构想之中。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的结论,又明确了原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进行多向、立体的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针对《电工基础》课程特点,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问题,从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好方法。例如: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既可以采用分段法求出;也可以通过先求出这两点的电位,再根据电压等于电位差求出这两点间的电压。又如:复杂电路的计算,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如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全方面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多向思维。同时通过让学生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比较,作出选择,渗透了优化解题策略的思想。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注重课堂练习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从某一条件或某一事实出发,由一点向四周发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分析和思考某一问题,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应该说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如果长期按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就只会按照老师所讲、书上所写去模仿,制约学生思维发展。因此在创新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结构,着力改革课堂巩固练习教学,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寻思解题方案。

例如在学习《电场和电场强度》一节时,我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电场中任意两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经启发后学生能用多种方法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

方法一:由定义式E=F/q决定;

方法二:在匀强电场中,场强处处相等;

方法三:在点电荷电场中,;

方法四:电力线密处场强大,电力线疏处场强小。

同时能回答判断电场强度方向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规定,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是该点场强的方向;

方法二:电力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场强的方向;

方法三: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

又如复杂电路支路电流求解时可采用支路电流法、叠加法、戴维宁定理等不同方法。通过一题多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通过有意识地精心设计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练习,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很多学生对教材中“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内容学习起来感到比较繁琐,则可以采取让学生从电路结构、谐振条件、谐振频率、谐振时总阻抗、谐振时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及相位关系等方面组合对比学习,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一目了然,不易混淆,不易忘记,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在“教”

1.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发展创新个性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必须树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在《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强化教学内容的可研究性,注重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要改变现有教材中对知识点的陈述性排列结构为小课题探索研究性矩阵结构,强化知识点的建立过程教学,将平铺直叙、权威定论式描述方法改变为论证求解、层层剥笋、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问题研讨方法。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权威论断性知识点的继承性学习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现象、总结规律的开拓性学习。

如我在设计“电磁感应现象”定性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教案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并通过猜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创新设计导体运动、磁场不动的实验和磁场运动、导体不动的实验,独自进行验证并评价观点。把操作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自主探索发现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让学生分享创新发现的成功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直接给学生介绍陈述性的知识答案,而是努力创设“望梅止渴”的情境教学,把“梅子”(知识点)打扮得引人注目一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吸引学生主动进入教学环境,启发引导学生在列举磁铁插入线圈或拔出线圈时会遇到几种情况,分析比较各种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2.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原有的教学手段诸如挂图、纪灯片、录像带等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手段创新。把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便于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于它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培养其创新认识,特别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它能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比如在讲解短路时,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布置简单的用户电路,突然将两根电线短接,这时导线发热、冒烟、建筑物燃烧,出现一个火灾场面,在此画面播出的同时,伴随画外音及电流声,这时图、声、光并同,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到有趣,产生强烈的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思考怎样短路的?短路有怎样危害。有怎样的特点?所以选择适合的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化解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认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使传统授课方式向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综合性的授课方式发展,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电工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

在专业知识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系统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每一堂课均必须很好地“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都觉得值得回味,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在实验中,只设定题目或学生自己拟定题目,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提示或给出参考文献,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学习来发现知识、掌握原理。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在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可采用:

(1)基于兴趣教学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基于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领会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

(3)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四、进行教学评价创新

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走出单一以分数评价的误区,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评价学生。更新传统的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生学习质量好差的绝对静态评价标准,代之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进取精神、课堂协作、学习行为表现、自主探索能力、成绩上升幅度等发展过程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相对动态评价标准。力求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我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个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为评估依据,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是否积极完成作业等作出定性评价,按照20%-30%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分数,以解除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的后顾之忧,改变原来的“辛勤耕耘者未必有好收获”为“辛勤耕耘者一定有好回报”。让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潜力分或教师的心理期待发展分,从而保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通过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五、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创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这样的一种意识:凡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电工基础教育应从“学”与“教”两方面进行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3]张忠林,梁萍.《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0).

[4]张辉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3).

[5]王小扬.《将创新教育融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

[6]施良方,崔允郭.《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毛萍(1962-),女,浙江人,浙江省湖州电力技术培训中心,讲师;(浙江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