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扎进泥土的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扎进泥土的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天,在柑橘花浓郁的芳香中,我又来到金果园。迎面而来的是我熟悉的葡萄架、蜜橘树、枇杷树、桃树和蜿蜒而上的蔷薇花。更引人注目的是挂在这些树上的傅天琳的诗歌:《果园姐妹》《汗水》《我们》《青春的星》《心灵的碎片》《团圆饭》……这些由青春和汗水写成的诗行,和满山果树一样,它的根深深扎进泥土、扎进读者心灵,我早已读得随口能吟。今日与它们相见不是在印刷版的书上,而是树上,被绿叶和花香簇拥着、被山风吹拂着,那种特别的新鲜感,再次掀起我内心涌动着的波澜。

我算得上是傅天琳最早的粉丝。1966年,我进了川仪下属的电镀厂。一个工厂,一个农场,仅一墙相隔。可是这墙隔不了花香,隔不了农场大喇叭的信息:今天农场要放露天电影了,今天农场文工团要演节目了……一下班就扛着长板凳去占位子。我们厂放电影他们也来看。我厂青工经不住果实成熟的诱惑,夜里翻墙去果园偷摘,被追得连滚带爬跑回家。

我进厂不久,农场就开始了开山改土学大寨,大喇叭从早响到晚,声音盖过了厂里广播,强迫我们的耳朵不听也得听。和所有鼓舞士气的宣传稿一样,一开始只是例行公事。渐渐地我们听出点名堂来了,他们竟然从快板、顺口溜变成了诗。我由于从小喜欢舞文弄墨,自然听得很专心,我听出稿件不同的文风,有的笔力粗犷,不乏男儿血气;有的抒情委婉,略带女儿缠绵。我后来才知道,在我喜欢听的那些诗一样美妙无比又撼动心魄的广播稿中,有不少就是傅天琳写的。今天走在金果园的盘山道上,看见两旁比人高的石头堡坎,那是与我同龄的农场知识青年用血汗垒成的啊!

直到1980年傅天琳离开了果园,我才知道从我的工厂宿舍到农场那排低矮的青砖屋,只需300步。我崇敬的诗人就住在青砖屋。如此短的距离,我们却不相识。而我相信在果园小道上,我们一定遇见过。

我开始了一路追星,在图书馆、在文化馆、在大学,凡有傅天琳的讲座,我都远远地坐在后面听。在报刊上凡有傅天琳的作品和信息,我都剪辑下来。金果园,更是我常去的地方。仰缙云山面嘉陵江温塘峡,我们在一样的地方一样的空气里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我怎不追寻诗人的足迹,从少年到白头。

傅天琳离开果园已经30年,她的诗歌,早已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绿色音符早已奏出雄浑的交响。而她的心一直和果园紧密相连,她新写的果园诗歌,无论一片落叶、一枚柠檬、一滴水,都是人生和命运的深度挖掘,并已上升到新的美学高度。果园也还是那么看重她,始终把她当成自己家的女儿,把她的诗歌挂在树上,让漫山遍野的叶子和花朵去阅读,让鸟声去阅读,让大地和天空去阅读。天下有几个诗人能有这种殊荣和幸运?

后来我参加过各种写作函授学习,诗与生活的关系,诗与泥土的关系,诗与人民的关系,几乎每位为师者必讲。而在金果园,从挂在树上的傅天琳的诗歌中,我找到了恰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