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药物分析”课程中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改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药物分析”课程中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改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药物分析”研究药物质量规律、发展药物质量控制,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为了适应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药学专门人才,需要对“药物分析”课程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介绍了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而进行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药物分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晖(1982-),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师;冯建芳(1963-),女,河南汝州人,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实验师。(河南 洛阳 47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科技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2QN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56-02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药物研发、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药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全面控制观念,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药物质量分析与研究工作。[1]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进步,国家重大新药创新计划的实施,药物基础研究、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药物分析”学科在此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不断面临着来自各领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就对“药物分析”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创新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相应地,对药学专业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具有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此,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对“药物分析”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调整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

1.紧随药品标准的更新,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由于“药物分析”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有关“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这就对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紧随药典分析方法及标准的改变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调整大纲的基本思想为:规范教学,在强调“药物分析”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运用于药物研究开发、生产和使用各环节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使实验教学内容能适应“药物分析”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发展要求,建立以专业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比如,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新要求,在大纲中更新和强调了相关知识点,如有关物质、高聚物、残留溶剂、抑菌剂与抗氧剂、渗透压、细菌内毒素、无菌等控制的方法和技术。[2]另外,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对有关药物检测方法的更新,变更了“药物分析”课程实验部分的教学内容,比如,之前实验教学中“常用局麻药物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查杂质对氨基苯甲酸,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现在根据现行药典的要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杂质对氨基苯甲酸检查和盐酸普鲁卡因含量测定均更新为高效液相色谱法。

2.紧追学科前沿和技术进步,增加“药物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等教学内容

“药物分析”学科蓬勃发展,不断涌现出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这些科研成果已经或正在应用于“药物分析”实践。[3]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感受新知识、新技术给“药物分析”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适应未来发展对学生的新要求,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调整教学大纲,专门安排学时,由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高学历、年轻教师讲授“药物分析”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热点。例如,讲解可在一块芯片上将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等新内容。这些“药物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补充了课本知识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现已实现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讲课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具有动态感,可在一定的学时内增加信息量,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接受情况,缺少与学生的沟通,而学生也只是上课时听老师讲,缺少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积极尝试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讲完“药物分析”的前两部分内容——药物质量分析的法典规范和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技术要求后,在介绍第三部分内容——常用代表性药物的分析规律时,在部分章节尝试了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PBL教学法。[4]在讲解前,先就该类药物的特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结果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2.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药物分析”教学中,有很多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总感觉比较枯燥,难以理解,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了一些“药物分析”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药物分析”在其中的应用。比如,指纹图谱能全面地获取中药的化学成分群等整体特征信息,用于中药的质量评价、质量控制和药物研究。为了使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学习这一较为抽象的内容,就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指纹图谱的理论、应用、实践等内容。这样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中药的质量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相关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大大提高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

三、充分整合实验资源,完善“药物分析”实验设置,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依靠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平台,设置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特色的实验课程

“药物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药物分析”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学生必须通过实验才能从根本上掌握“药物分析”的原理和要求。因此“药物分析”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药品质量观念,使学生熟悉药品检验程序、具备检验常见药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建设了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购置了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药物溶出仪、崩解时限测定仪等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已基本可以开设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各项常规的“药物分析”实验,能够使学生从基本操作到最后的综合分析都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在此基础上,为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完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设置了更具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为适应现代药物研发工作的需要,增加体内药物分析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

2.借助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重点实验室、院士合作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构建学生参与“药物分析”科研实践的通道

创新型人才必须在实践工作中培养,要以科研促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5]在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了一定创新和实践能力后,为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药物分析”在药学研究中的作用,更多地接触到各种药物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实验资源,如药理学与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钟世镇院士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与“药物分析”相关的科研实践。同时,根据现有条件,指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研究方向,申报学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比如“山茱萸果核中多酚类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等。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还使学生加强了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富于创新思维、勇于科学实践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强化教师团队协作,开展各类教学交流和培训学习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为此,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为每名新进教师专门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全面的“传、帮、带”教学和实践指导。除此之外,还积极组织年轻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交流和培训学习。比如,定期组织年轻教师观摩学校优秀教师的讲课和集中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有关培训。针对“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学院还专门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有关“药物分析”方法和仪器应用的专业知识培训,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实践表明,这些工作在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药物分析”课程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具有较好教学能力的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队伍,实现了合理配置和明确分工的目的,在满足理论教学的同时,还保障了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大大提高了“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水平。

2.支持教师申请各类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此,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大力支持教师申请各类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使教师能够紧跟“药物分析”科研前沿与实际应用的进展,在教学中将“药物分析”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新知识与新应用介绍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种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创新和实践能力在与药物分析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结合实际的意识与能力。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的“药物分析”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验证了教改项目的可行性,为在后续年级及其他专业课程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但不能忽视的是,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如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教育资源紧张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进行研究和改革,同时积极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医院、药厂等相关单位联系,引导在校生参加更加广泛的实践。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既能使“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系统完整,同时又能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聂小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增修订情况介绍[J].医药导报,2010,29(8):975-979.

[3]张广宏,张红梅,姜潇.现代药物分析新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20-22.

[4]马宁,徐芳,王建芬,等.PBL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l):109-110.

[5]扈旻,房丹,韩彦军.高校本科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