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中职生学习《统计学》兴趣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中职生学习《统计学》兴趣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统计学》是财经专业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既有概念和原理也有一些数据的计算,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对它不感兴趣。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1、教学中突出趣味性;2、案例导入教学;3、开展统计实践活动。

关键词:统计学兴趣;趣味性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21-02

《统计学》作为财经专业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适用性很强的科学,是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既有概念和原理也有一些数据的计算,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实际操作,重在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大部分中职生基础太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呢?下面谈几点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教学中突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趣味性的情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一是对书本知识发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统计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及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讲解抽样调查中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的概念及两种方式下的抽样误差时,可事先将该班所有学生的统计成绩分别做成签,并放入一个盒子里。上课时教师先请一名学生从盒子里抽取一个签,并登记分数后,再放入盒中进行下次抽取,如此进行10次,抽取10个签,即10名同学的成绩。然后再请一名同学从盒中抽取一个签,登记分数后不放回盒中,再进行下次抽取,如此进行10次,抽取10名同学的成绩。教师提问:两名同学都抽取了10名同学的成绩,但抽取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由该问题引入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分别让同学们计算所有同学的平均成绩;第一名同学抽取的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第二名同学抽取的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并通过结果分析如用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估计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哪个误差大,哪个误差小。从而得出重复抽样方式下的抽样误差大于不重复抽样方式下的抽样误差。这比传统的教师讲述两者的概念及两种方式下的误差大小更容易理解,学生更感兴趣。

2、运用趣味性的事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在讲解《统计学》中的概念性问题时,如果不举一些事例,学生不仅感觉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教师举出一些有趣的事例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抽样调查的用途时教师可举出:通过品尝一勺汤来推断一锅汤的味道;通过抽取少量的血液来检验我们的身体健康情况;通过调查市场上食品色素含量来检验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等,这些都需采用抽样调查。通过这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抽样调查在生活中运用较广,并能快速的记住它的用途,增强学习兴趣。

3、使用趣味性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领悟力

作为一个教师,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也是不够的,中职学生每天一堂接一堂45分钟的课,一轮又一轮的不断被“轰炸”,学生也是会乏味和走神的,好动并好奇才是学生的天性,枯燥的教学语言只可能成为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可能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

二、案例导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做好预备工作,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它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在《统计学》授课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时,可列举案例:

现请比较两个企业的供货均衡性,并说明理由。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让学生们各自说出自己的方法、理由。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供货均衡的企业,也就是供货的差异大小来评判,得出甲企业的供货情况较均衡,也就得出标志变异指标可衡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均衡性这一作用。

三、开展统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其教学方法不能只是讲解理论知识,还需要实际演练,应该把传统的讲授方式和有意识的实践、试验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中的参与者,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分层抽样的时候,可以让学生2人或3人组成一组,每组发放一份预先准备好的抽样框和随机数表,每组独立进行抽样,然后计算样本指标均值和标准差,并对总体均值作出区间估计,最后将各组的结果汇总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将分层抽样估计的有关内容、过程以及估计量的特征和性质有了很好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可以把一节原本比较枯燥的课上得立体、生动,吸引了所有学生认真听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得以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现在的统计实践还必须掌握以下方面的技能: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围绕着教学目标,可选择与学生相关的、熟悉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统计实践活动。可以依据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演练。比如开展中职生生活费收支情况调查、中职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中职生体育运动时间调查等等。通过完整的统计实践活动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