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家一起来成长:对话马来西亚独立音乐厂牌MU-NEST与新人FLICA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家一起来成长:对话马来西亚独立音乐厂牌MU-NEST与新人FLICA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zito(以下简称z):哦?那真荣幸,呵呵。

平日生活中你们使用中文的频率会很高吗?我注意到了Mu-Nest官方网站上的专辑介绍栏目里甚至专门设计了中文页面。

z:嗯,我们这里使用中文的频率都相当高。从上班在车上听的电台节目,到午餐时读的报章杂志,再到晚上回家看的电视节目,都有中文。听说(只是听说),马来西亚这里的中文教育系统是除中国以外国家里面最完善的。到底具体情形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懂,呵呵。不过,能懂中文,大概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关于Mu-Nest网站上的中文页面,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让马来西亚这边的中文乐迷们来认识这类型的音乐,二是为了满足在的市场需要。

你是怎么看待语言对于情感表达的某些影响呢?比如拥有共同语言或者相似语言习惯的人,他们可能更容易具备相似的音乐审美倾向?就像东方人的电子音乐注重旋律,而西方人则可能更注重于节拍……

z:语言的出现追根究底也是为了表达情感。可是我觉得这和音乐上的情感表达又有决定性的不同。对我而言,可能音乐于情感的互动性更强(所以我当不成诗人)。至于音乐审美倾向,与其说语言,我相信文化的影响更深。

请简单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一下你自己,很“Inide”或者很“Minimal”吗(这绝对不是心理测试,哈)?我也看过你的博客,上面推荐的音乐,有些口味和我挺像。

Z:人马座。他妈的自以为是。Hopelessly sensitive。《小王子》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书。

请谈谈你迷恋上独立音乐的经历吧?影响过你的独立音乐人都有哪些?

z:这是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在我就要醒来时在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Let’s indie!”,于是这迷恋就开始了。当然,这是我在胡说八道。确实的情形是,主流音乐已经满足不了我了,而独立音乐的世界更是越掘越深不可测。充满各种可能性大概是我迷恋独立音乐的主要原因吧(都说了我是人马座)。

而决定性地一脚把我踢进独立电子音乐这个无底深渊的那个家伙,叫作半野喜弘。他在《Sulpice》里的那首“Entrada De Para_lso”让我从此万劫不复。其他对我兴风作浪的还有CCO旗下的艺人,Morr Music早期的东西,StinaNordenstam,台湾“节点文化”的老板(他也算是音乐人――从事音乐文化事业的人)等等。

对你个人而言,成立Mu-Nest的动机是什么?你怎么来定位它的?厂牌的名字又有什么含义呢?

z:当初成立mu-nest的动机其实很简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时在身边听这类音乐的人不多(虽然到现在也还是不多),想找个人来分享听过TheRemote Viewer的喜悦都没有。于是后来就想到不如成立个厂牌,为本地乐迷建立一个接触这种音乐的管道。就这么简单。当然,后来事情的发展就没有之前想像的那么简单……

关于定位,我希望它是一个专注于舒适暖和的、聆听性的、旋律线条较明显的独立电子音乐的厂牌。不过因为这个厂牌是我一个人负责,所以基本上厂牌的定位就随我高兴,呵呵。

貌似现在的独立小厂牌都流行先发行一张合辑,再考虑进一步发行某些个体音乐人的作品,细细比较一下你们和Aklra Kosemura的日本厂牌Schole,可能发展方向会很接近。

z:嗯。其实先发合辑这样的一个动作,宣传的成分多于为厂牌定位的成分。接下来发行的个体音乐才是主戏。我想,这样的想法跟Schole甚至Flau都很接近。

整个马来西亚的独立音乐环境怎样?在你所居住的城市,比如像吉隆坡,周末都有些怎样的音乐活动?

Z:这里的独立音乐环境还是以band-sound的风格为主。后摇、重金属、朋克、Indie-pop等等依然是这里独立音乐的主轴,所以目前大部分的音乐活动都是在环绕着这些音乐类型。对这里的乐迷来说,独立电子的东西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所以我常对大威(山水唱片)说,我们这里的独立电子的环境,不要说日本,甚至连中国也比不上。

Mu-Nest的第一张专辑《Various Artists――We Are All Cot-ton-Hearted》的名字就非常有意思。“棉花心”是说大家其实心肠都很软吗7

z:呵呵。我本身也很喜欢这个合辑名字。有诗的感觉。接下来大概会以它来做厂牌合辑系列的名字。其实它的起源是来自小时候老师给我们猜过的IQ题:你说一公斤的铁重,还是一公斤的棉花重呢?要表达的,就是这个。(顺带一提,当时在考虑这个合辑的名字时,山水唱片的Nara也曾经提议过《We are all not cotton-hearted……are we?》。其实是很不错的建议。抹上自我质疑的色彩,甚至有点精神错乱,挺吸引人的。嗯,不排除日后会使用。呵呵。)

关于合辑里面出现的中国音乐人,比如林强,Sulumi,Nara,Kulyfile和Me:Mo,你们私下是朋友吗?你是通过网络了解到他们作品的还是亲自看过他们的演出?

Z:嗯,私下跟林强,Sulumi、Nara和Me:Mo都时不时通过MSN联系。其中跟Sulumi的联络比较多,因为大家都在经营厂牌,所以常交换意见,互相帮忙。而第一次接触他们的作品,大都通过网络,像Myspace之类的。

看到Kazumasa Hashimoto,Piana、Aus、Lullatone和YasushiYoshida等等这些日本独立电子音乐场景中的著名人物出现在你们厂牌的艺人合作名单里,所以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邀请到他们参与的?

z:Hashimoto和Piana,因为私下曾和他们见过面,保持着联系,然后跟他们的厂牌(Noble)的负责人Junji Kubo也有些交情,所以他们没想太多就答应参与合辑了。至于Aus和Lullatone,也是因为之前大家就已经有联系,所以也愿意拔刀相助。

能不能谈谈你和像Noble,Ftau,Schole这几个日本独立厂牌以及中国的山水唱片之间的一些合作情况。我看到你们在Mu-Nest的首页也在推荐Schole出品的新专辑,是不是有点“唇亡齿寒”的意思7当然,我这个词用得不好,你知道我其实是想表达一个更积极的东西。

z:像之前说过的,因为跟这些厂牌的负责人都有联系,而且大家对音乐的理念和品味都还蛮相近的,所以互相交流和互相帮忙的机会就会比较多。比如,我在马来西亚这里就引进了这些厂牌的专辑,也在本地报章上为这些专辑写些推荐文字,此外也为Flau的专辑英文文案下笔等等。而他们也会在音乐上、宣传上,行销上给予我的厂牌一些协助。感觉上大家都好像在一个更大的团队里互相帮忙来达至共同的目标。我喜欢这种特殊的感觉,这种“大家一齐成长”的感觉。

除了在厂牌出品里出现过的Euseng和他所参与的独立电音组合Muxu之外,能否借这个机会向中国的读者介绍更多相对成熟的马 来西亚本土音乐人呢?

z:之前也说过,马来西亚的独立电子音乐人还是非常少,大家还是以玩band-sound为主。以下是我推荐的一些马来西亚本土音乐人:

电棒(synth-pop)

http:///dianbang2005

Kokkamango(Indie-pop)

http:///kokkamango

Ferns(Indie-pop)

http:///fernferns

NAO孬(曾参与迷笛音乐节演出的马来西亚Punk/Grunge乐队)

http:///isnao

等等(Punk/Grunge)

http:///dengdengetc

雪糕公民(后摇)

http:///citizenoficecream

KLPHQ(后摇)

http:///kIphq

Furniture(后摇)

http:///earsofa

憋开经营Mu-Nest的身份不谈,你平时的工作是什么?都有些什么样的兴趣爱好?职业和兴趣哪一个对你更重要?

z:哈哈。我在银行上班。没想到吧!兴趣是研究如何不用在银行上班,只靠经营独立厂牌来为生。

到了夏天很热的时候,你会喜欢一边穿着沙滩裤散步一边听着清凉降温的IDM/Indietronic音乐吗?

z:我们这里四季如夏。要清凉时通常都是吃刨冰和看美女。

就你所处的城市(的居住环境)而言,哪些元素特别能够激发你在工作和音乐上的灵感?

z:生活每一个细腻的地方都有其激发灵感的元素。包括吃刨冰和看美女。

厂牌简介上写到你们意在发表一些“旋律化”和“甜美”的电子音符(“Melodious&Sweet-Sounding Electronic Tunes”),你会不会担心过度甜美清新的乐风最后也会存在着一种跟风趋势,变得流行,而不再保有完整的个性。

z:音乐毕竟是很主观的东西,趋势如是,流行如是,能否保有完整的个性亦如是。总之,不用想得太多,以心为准就好了。

2008年,Mu-Nest的厂牌计划和你的个人计划分别是?

z:Mu-nest――今年除了会发Muxu的新专辑之外,也有计划为海外音乐人发行专辑。另外,也会为flica和Muxu开拓海外演出的机会。

个人计划:生孩子!哈哈哈!!!

最后,可不可以跟我讲一个你们本地的冷笑话,或者给去马来西亚旅行的背包客们一点建议?

z:来马来西亚旅行的背包客们,不必担心语言问题。我们这里除了中文行得通,连懂地方方言的也大有人在(广东话、客家话、福建话等等)。

Part2:

关于Flica的故事――与Euseng闲聊

你好,Euseng。我想还是需要例行公事地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诸如年龄和职业之类的普通信息等等,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

Euseng(以下简称E):嗨silu!真的很感激您找我做访问。我的中文水平不是很好,希望你能明白我回答你的问题。见笑了。

我中文名是司徒毅诚,我来自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982年出生,我现在是一名生活潮流杂志的平面设计师。中学时期开始音乐创作,自学吉他、钢琴和鼓。进入2003年开始接触电脑录音,2005年接触电音并开始触摸索电音的技巧。目前喜欢制作音乐、摄影、咖啡、简约家具、Blogging等。

作为Mu-Nest的第一个正式艺人,你和Zito是如何相识的?马来西亚本土还有其他类似的可供你这样的独立音乐人选择的独立厂牌吗?

E:我与Mu-Nest创办人Zito是在网络认识的,我想马来西亚暂时没有这样的音乐市场吧,可以说唯有Mu-Nest才会发行这类的专辑。

在双人乐团Muxu和个人计划Flica之中,你的角色有什么不同?你怎么形容两个音乐单位它们各自的气质?

E:在Muxu与Flica里我都担任同一个角色,那就是音乐制作,只不过,Flica是由我一个人担任所有的岗位,而在Muxu中我把一些思想与电吉他创作的部分交给了我的伙伴陈发亮,因为他有一股我不得不佩服的音乐思想和品味。如果要我去分辨Muxu与Flica的话(因为我还没有真的去分辨过),Muxu会更有变化吧。因为我想接下来的Muxu会比较实验,而Flica的话就会一直专注在 “easylistening”上吧。

《Above Us,A Clear Summer Sky》作为Muxu在去年的作,听到这张专辑的朋友评价一般都很不错。当时为什么就决定不找厂牌而自己独立出版了呢?

E:因为当时Muxu的音乐性质我觉得还未成熟吧,更加上想尝试DIY的精神。所以就干脆自己发行略!

关于唱片名“Windvane and Window”,是说专辑的大部分灵感源自你对于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吗?

E:还未开始说《Windvane&Window》之前,我想说说这张专辑是如何出现的,其实在做Muxu的专辑和EP时,我和我的伙伴都拥有一定的概念,但回到我个人时,很坦白说,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在完成Muxu的专辑和EP后,我就开始休息了。在休息当中我尝试学用新的音乐制作软件,作着作着就有了一些小样。没有真正的构思与整理,《Windvane&Window》所有的小样就是这样出来的。我跟朋友要了她的声音来尝试做采样,也在没准备的情况下就玩了一些gmtar chording。我没想过传达怎样的情绪,它往往是实验出来的,但其实当时已经不知不觉注入了某些感觉。现在我回听专辑时,它的确不知不觉地反映了我当时不开心和寂寞的心情。

将你的个人作品与前作相比,似乎甜蜜的感觉更为浓缩了。如果说《Above US,A Clear Summer Sky》是一次在夏天的白昼里神清气爽的漫步,那么《Windvane and Window》则可能更适宜在夜间温暖的被窝里聆听。虽然整体依然是暖色调的,却不如之前那么随性所至,处理手法似乎也更为谨慎。

E:老实说,连我自己也无法用文字像你这样分辨muxu与flica。看了你的讲述我很惊讶……

如你所说般,如果Muxu是清润的叶子的话,那Flica就像夹在你喜欢的小说书本里的枯干的叶子。在你窗前种植的鲜叶和夹在你书里的枯叶,两者都有它各自美丽的一面。关于手法处理我放入了许多自己录制的采样,很明显地把温和的音色带动了出来。

你好像比较偏向于女声7有些歌更像是根据演唱而编配的电音部分?

E:不是的,反而我把人声当作是一种乐器。也没有一定的歌曲编排,有时候是看心情,嘻嘻。

歌曲为什么要用从F到M这几个英文字母命名呢?如果只是为了体现设计的简约原则的话好像还是有点说不大通。

E:就如我之前所说,这专辑没有一定的概念,歌曲由F到M是因为制作小样时写下的。过后我又不想刻意地去重新想歌曲的名字,所以就“Let it be”略!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思想家,我没想的太深入,我只想作我觉得喜欢的音乐,喜欢的设计,在《Windvane&Window》里我想带出一种土色的色调,一种悲中带温馨的感觉。有时候连我也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

仅仅从你的个人角度,更喜欢“L”和“I”两首曲子的原版还是Akira Kosemura与Haruka Nakamura所作的混音版?你对他们去年在Schole厂牌的作品《Afterglow》怎么评价?中文翻译过来是“余辉”,直观上很柔美。

E:或许我听闷了自己的版本,反而喜欢Akira Kosemura与Haruka Nakamura帮我Remix的版本咯。我是超喜欢《Afterglow》这专辑,它给了我一种很美丽温和的感觉,就好像你形容《Windvane&Window》一样,好像在被窝里聆听般。

就你所处的城市(的居住环境)而言,哪些元素特别能够激发你在工作和音乐上的灵感7

E:哈哈,我身处的城市没什么特别。可能就因为没什么特别,所以才会时常去幻想,从而有灵感!但我想说的是,留意你身边的小物件吧,有时候就是没留意,才错过它的美丽!

你最近听到哪些比较让人感动的作品呢?请向读者推荐一些吧。

E:如果说独立音乐,最近听得感动是FilFla的最新专辑《Frolicfon》吧,里头的“WST”很好听。

(Keiichi Sugimoto是我很喜欢的日本电子艺人)

而流行歌曲是蔡健雅的《Goodbye&Hello》,因为很久没有让我听到流泪的歌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