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年轻教师谈提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年轻教师谈提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滦平四中 河北 滦平 068250)

作为年轻教师不敢奢谈什么“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有效性”,只是将自己三年多以来课堂实践过程中的有关课堂提问方式上的转变以及收获记录下来.回首走来的路,也是成长的过程。

大学四年师范学校的学习中,专业课老师不止一次的强调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思路清晰设计完好的提问,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逐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优化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10年9月份如愿考取,光荣的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初踏讲坛,不敢忘记老师的教诲,十分注重课堂提问。于是在充分利用我校积极进行新课改,课堂中师生互动明显增多,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的高效课堂模式的契机下,在课堂设计之初就广泛设置提问,一节课下来有时会有二十几次的提问。以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为例,我在第一课时就设计了(1)《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吗?(2)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皇帝爱新装? (3)皇帝为什么会认为“那真是理想的衣服”?(4)老大臣看到新衣了吗?(没有)他实话实说了吗?(没有)为什么?等16个问题。特别是像《济南的冬天》、《论语》这样的重中之重的文章我都费尽心思,每节课设置了二十余个问题。

刚上班的这半年可以说是全身心的投入,绞尽脑汁备课、意气风发上课、及时细致评判,花费大量心思怎么多设置一些问题出来,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翻看当时的教案,统计一下每堂课都有不低于十个问题,临时提问的不算,原以为自己的努力付出可以在学生的能力、考试的成绩上体现出来,结果却是2010年冬季的期末考试中,我所带的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全县中学排名中倒数第三,拿到这个成绩我留下了委屈的泪水,半年来连一刻都不曾懈怠的我,学生成绩如此之差,百思不得其解。幸好,学校为我们新上岗的教师每人指认一名有经验的“师父”。几次听我课过后“师父”指出了我的问题:(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一节课总共45分钟,如果设置问题过多,就意味着平均每两分多钟学生就得回答一个问题,这样势必就会造成学生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能应付回答上问题就算是不错的了,那还有时间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体现,反而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了。(2)问题数量过多,质量不足。师父点评了我的《皇帝的新装》一课,前面第1至9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直接回答,只有后面的10至16题是总结归纳部分,只有这部分是需要学生认真思考、集思广益得出答案的。“师父”的建议是可以在原文找到答案的问题直接设置在导学案上,在“自主学习”板块,学生快速独自完成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总结归纳部分可以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集思广益。经过一阵的听课、评课、点拨之后,我不在盲目的地低头干活,在备课上有了一定的方向性。

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节课为例,这是学生们首次正式接触到说明文体。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留有很大一部分篇幅做说明文文体知识相关解说(包括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的语言等)。这一部分留给学生做课前预习部分,在充分阅读课文和解说的基础上我分别设置了以下问题:在检查预习环节设置两个问题一是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适当的引导)二是“瞻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三遍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环节我设置了一个比较笼统的问题――作者用哪几个词句来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你能举例具体说明吗?在合作研讨环节设置的一是根据解说文体中提到的说明方法,试从本文中找出相应实例。二是认真动脑筋思考一下,本文采用的是哪一种说明顺序呢?请在文中找出依据。(注:不单一)。最后小组展示环节就是对合作研讨结果的展示,采用小组补充加分形式进行。这些内容两课时的时间进行的刚刚好,第一、二个问题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学生普遍可以回答上来。第三个问题稍加难度,但是也可以回答上来个别学生存在找的不全面的问题。有难度的第四、五个问题在评比加分的激励下,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踊跃回答,不仅课堂气氛相当好,而且当堂检测部分学生的掌握率达到90%。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每天在导学案中设置少而精的问题,遇到合作研讨也没思路的时候,在适当的点拨,完全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们,看着孩子们由最初的回答问题畏首畏尾紧张的不行到逐渐的胆大敢张嘴表达自己的看法,到可以为一个问题挣得面红耳赤,我终于第一次感觉自己的辛劳付出没有白费。2012年夏季期末考试,我们两个班的语文成绩考核在全县排名中占第三,摆脱了落后,走到前列只有自己清楚一切源于师父的认真点拨、指导,来自于自己在教学道路上的执着探索。今天回过头把自己对于课堂提问上的进步写出来,清晰了一路走来的历程,激励自己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