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变通演示实验 优化实验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基于提高课堂实验效果的考虑,应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本文提出了改设演示实验,以“波的形成和传播”为例,更好地开展科学的有效的实验教学的思想。
关键词:演示实验;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46-001
一、教学背景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是在机械振动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形成波在空间的传播,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作为老师,都能做到利用好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碰到不少的困难,所以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加以改良,让学生亲自感受实验,积极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下面以波的形成和传播为例,谈谈如何变通实验。
二、教学片段
1.呈现新鲜的事物,以“新”引入实验
片段一:1: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两个运动例子,最后让学生总结。
1.1让一学生抖动长绸,演示“长绸舞”;多媒体展示长绸舞的图片和动画过程。
1.2多媒体演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提出问题:波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总结:波在长绸上传播;波在五星红旗上传播。
评析: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模拟动画、通过精彩电影剪辑和精美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以“动”做成实验
片段二:选班级高矮差不多的学生,胳膊套着胳膊,站在教室内走道上,准备好就绪后,对每一位同学提出动作要求:如果感觉有同学把你向下拉或向上拉,你配合着就向下蹲或向上站起来,如果没有,就站着不动。最后让站在一排的首个学生反复做往下蹲的动作。同时让其它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波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总结:波是由质元通过彼此间驱动力带动由近向远处传播的过程。
评析:学生直接参与波的形成,把每个学生看着质元,还能切身体会质元之间存在驱动力,感受颇深。通过直接参与实验来体验学习,能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3.层层诱导,以“思”深入实验
片段三:班级所有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在走道里,或教室的前后重复刚才做的实验,体验并思考和解决问题。
并提出问题:
3.1每个同学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2每个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动起来
3.3每个学生开始动起来的动作是否都是下蹲或都是站起来,和第一位同学开始动起来有什么共同之处
3.4如果第一位同学停止振动,是否所有同学都立即停止振动。
学生总结:质元并没有发生向前迁移,在波传播到相应之处,质元开始振动,起振情况与振源起振情况一致。如果振元停止振动,波的形成继续向前传播,靠近振源的质元先停下来。
评析: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它需要学生想象多个质点同时而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看,形成波在空间的传播,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现以问题、任务驱动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加上学生全身心参与,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学生就较易理解了“波是怎样形成和传播的”,此时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4.迁移物理模型,以“变”演示实验
片段四: 实验仪器做演示实验“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及“运动会中团体操的表演”。
评析: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与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波的概念以及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形式而质点并不随波迁移;通过分析和举例(如声波、无线电波、光波等)让学生理解波是传递能量和信息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把问题生活化、灵活化,通过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实际,拉近物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在目前实施新课标、运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实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真正主体的角色进行实验,在实验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确定内容和教学方法时,注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既注意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又提倡运用随手取材的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创设生动的实践情境,可以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略加改良,能使得实验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缪建新主编.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