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抓课堂提问,促教学目标的实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课堂提问,促教学目标的实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教和学的组合方式,有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常规的师导生究方式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们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而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的是教师一系列的设问,课堂设问则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问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问外,还可以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问题,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设问要联系学生的回答

案例:溶解度概念的复习片段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的量。

教师:同学说溶解度是溶解的质量,这是对的。但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也知道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量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位同学的概念中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哪位学生来进行补充?

学生: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物质的量。

教师:好的,这位学生补充温度并确定100克溶剂,因为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溶剂的量不同,肯定溶解的物质的量也有所不同。那么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溶解物质的量是一个定值吗?请结合溶液的状态考虑。

学生: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教师:很好。到这里同学们已把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完整地回忆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1)一定温度;(2)100克溶剂;(3)达饱和;(4)溶解的质量:单位为克。

根据以上教师的课堂实录,我们做如下分析:从教学目标来看,溶解度概念的复习是要达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并能用概念来分析和解决和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溶解相关量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始终建立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也就是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为学生知识的构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学生也就能较好地形成知识的构建,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设问要联系学生的现实情境

案例:《水的净化》教学片段

教师:现在实验桌上有三种水的样品:样品(1)为就近的运河水;样品(2)为深井水;样品(3)为蒸馏水。请观察样品(1)(2)(3)的外观,有何不同?为何浑浊?此杂质有何特点?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学习。

教师:首先我们试一试可否将运河水变成与另两种水样相同的外观。

学生实验(略)。

教师: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称为滤液,滤纸上的物质为滤渣。你们小组得到的滤液外观和另两种水样一样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一样,说明通过过滤已将使河水浑浊的杂质除去。除去的杂质在哪里?什么状态?

学生:再次观察并回答。

教师:一小块糖在水中慢慢消失说明糖能溶解到水里,此固体在水中不能消失说明什么?

学生:此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教师:由此我们就知道过滤除去的是水中不溶的固体,从而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组织过滤的教学情景时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运河水作为研究的对象,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案例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提问时刻围绕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情景。对于现有情景的提问学生具有直观性,因而,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更积极、更具体,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设问要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

案例:《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学片段

教师:组成物质的元素总共只有一百多种,而同学们知道构成我们大千世界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常见物质,同学们想一想,说出一些来。

学生:例如空气、氧气、高锰酸钾、水、四氧化三铁等。

教师:同学们能根据前面的学习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符号吗?上黑板来写写看。

学生板书。

教师:这些用化学符号表示出来的物质有何相同点?

学生:它们都是前面学过的纯净物。

教师:下面我们就单来分析这些纯净物,你能从哪些方面将它们分成两大类?方法越多越好。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可以从物质的状态、物质组成元素的种类等。

教师: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知识——物质的组成元素,某某同学分类依据是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的种类可以将纯净物分成两类。像氧气、氮气、镁条等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另一类叫化合物。谁来说说化合物的概念?

学生: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教师:你能说出单质和化合物概念中的关键词吗?

学生:回答。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学生现有的能力,这样既复习了原有的学科知识,又为即将学习的知识埋下了伏笔。也就是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提问,从原有物质的分类到即将学习的物质的分类,从单一的分类到多种的分类再到化合物的概念,学生的思维结果水到渠成。这样的课堂学习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很好地实现了课堂学习目标,而且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形成良好的化学课堂氛围创造了条件。

当然,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连续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有效提出、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而问题的设置又贯穿在环节的设计、资源的利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在化学课堂中的提问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