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及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及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pbl 教学模式是近年兴起的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远程开放教育财经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PBL模式进行教学,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对统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统计学原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1―0070―04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统计学原理”课程是远程开放教育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研究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其特点是术语抽象、公式繁杂、数据枯燥,常常使学生感到高深莫 测[2]。在传统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困扰统计学教师的一个难题。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以在职业余学习的成人为主,他们学习目标明确、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同时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突出,普遍不重学习过程只注重学习结果,不能真正投入到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针对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背景特点,为提高和培养成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本研究尝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专科2010秋和2011春财经类全体学生,教改实验对象为渝中分校、南岸分校和九龙坡分校学生,其余分校学生为对照班。

(二)授课形式

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授课。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PBL教学模式包括设计问题、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汇报和评价与反思六个环节[3]。根据“统计学原理”课程特点,具体实施如下:

1. 呈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PBL学习的起点,也是实施PBL教学的关键。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统计学原理”课程术语抽象、公式繁杂、实践性强等特点,同时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真实性,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动机,难易程度恰当[4]。

2. 组建学习小组。组建由6~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确定组长,按照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等分配各自的任务,并建立小组QQ群,搭建组内交流平台。

3. 确定学习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的大纲要求及特点,制定小组总体学习目标及个人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这是PBL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一阶段,各小组通过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和网络平台上的各种资源,按照各自的任务查找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讨论问题、实验探究并定时或不定时地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成员将各自所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在小组讨论时彼此分享和交流,整合形成探究成果[5]。

5. 小组交流汇报。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小组可将学习结果制作成PPT文档,形象直接地呈现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

6. 评价与反思。这是PBL教学的最后阶段。在这个环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总结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会或收获,同时要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点评与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6]。

(三)评价方式

为较全面地评价PBL的教学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参加了全国电大期末统一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与实验内容一致,试题题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主观题侧重于计算和应用分析。成绩经两个样本的均值差异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另外发放问卷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评价。

二、教学效果评价

(一)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参加教学改革试点的两期学生分别参加了2011年1月和2011年7月全国电大期末统一考试,试卷密封后由重庆电大统一组织教师采用流水作业评阅。按照随机原则分别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各抽取100人对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从表1可知,两期的PBL教改实验班考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经t检验表明实验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统计学原理的知识。

(二)实验班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向教改实验班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每个问题设计“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备选答案,要求必须选择其中一项。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显示,85%的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认为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明确学习目的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提高对统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利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教学效果好。

三、讨论

(一)PBL教学模式在“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原理”是财经类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一门课程,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开放教育成人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经过两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让学生通过远程互动进行预习、查阅资料,开展实地统计调查,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及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理解知识的主动性。调查显示,82.50%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86.67%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问题探究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讨论和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善于合作,又要勇于承担责任,逐渐提高交往技能,即同伴教学、同伴评价、网络信息共享等。在PBL实施过程中,不管是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获取,还是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和分析应用,都需要学生协同完成。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信心及沟通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调查显示,95.8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使自己在团队中能感受到积极的氛围,学习更加顺利和愉快。

3.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达到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对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运用能力。PBL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学会”到“会学”,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PBL教学模式注重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其创新能力[8]。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了较大拓展,对统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运用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8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探索研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4. 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PBL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知识构建的促进者,活动的主持者、参与者以及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7]。在PBL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教师全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组织和控制。

(二)思考与建议

1. “问题”的有效设计

PBL模式中,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要精心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应该以学生经验为依据,以课程内容为依托,既涵括教材内容又适当拓展学生的视野;问题要有真实性,问题只有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相关、与时代气息和社会的需求相联系,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9]。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统计工作流程,根据现实统计问题选择不同的社会现象设计“问题”。比如,在统计调查阶段,结合2009年重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不同程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设计了问题“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调查分析”。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后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对渝中区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反映渝中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原始资料作为教学案例资料,应用于后面的“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以及“抽样推断”和“相关分析”等教学中;在统计分析阶段,在家电下乡的背景下,设计了问题“重庆某商场三种主要家电商品的价格、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影响的变动分析”。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阶段是整个PBL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各小组可通过实地统计调查或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和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按照分配的任务查找并传递信息,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信息的交流、讨论和加工,最后整合并形成研究成果。但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这一阶段的实施常常通过实时交互方式(QQ、在线答疑室)或非实时交互方式(BBS)进行,再加上成人学生的特点,往往会导致小组交流流于形式。在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笔者定期或不定期到每一学习小组的交流平台上(如QQ群等),对小组各成员任务进行明确分工,检查各成员参与情况,并对小组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问题”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

PBL教学模式向全体学生呈现了相同的问题情境,布置了同样的学习任务,虽然出发点相同,但不同认知度的成人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见解,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从中找出最佳答案。例如,在抽样估计阶段,针对“将一盘绿豆和一盘黄豆混合后,如何准确确定绿豆和黄豆的比例”问题,各学习小组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比较、探索,直到找到最佳答案为止。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的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评价方式的多角度

PBL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PBL学习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在PBL教学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学生承担任务过重、有些学生无所事事的“搭车”现象,以及小组内成员合作不到位、小组及个人得到的评价不全面等 等[10],这就使得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十分重要。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扮演好管理者、协调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作用,把握好评价标准,采用多角度的评价方式[11]。可以在小组之间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给学生增加一些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对现实的适应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评价阶段,除了在小组内、各小组间进行评价外,还将小组学习成果在不同分校(渝中区、南岸、九龙坡)间进行展示及评价,而教师则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参与其中,督促各小组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合作者和探究者,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发挥核心成员的才能,鼓励不太活跃的成员的参与,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两个学期的PBL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精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对统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