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顿·芬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顿·芬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第一部在戛纳同时获得金棕榈、最佳导演、最佳演员3项大奖的电影,《巴顿芬克》帮助科恩兄弟敲开了世界导演名人堂的大门,这部诡异的电影也是最能体现他们“黑色”风格的代表作。

一则卡夫卡式的荒诞剧

《巴顿・芬克》的主人公巴顿・芬克(约翰・特托罗饰演)是一个纽约剧作家,他得到了去好莱坞写剧本的机会。巴顿被要求写一个拳击题材电影故事,憋在小酒店里的他苦苦思索却毫无灵感。这时他隔壁的查理(约翰・古德曼饰演)突然出现,两个人渐渐成了好友。巴顿又偶遇前辈梅修,想跟他请教剧本,却发现他是个酒鬼,他的秘书奥黛丽则引发了巴顿的无限幻想。不过在两人一夜之后,离奇的事情却发生了……

影片被很多人视为最难懂的经典之一。在普遍的解读中,查理只是巴顿内心的一个投射,是他的另一重人格。而影片究竟哪些部分属于幻想,哪些是现实,梅修与奥黛拉两个人物代表了什么则是众说纷纭。影片就像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谜团,更像是卡夫卡式故事的一次现代演绎。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男主角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在《巴顿・芬克》里,巴顿则衍生出了另一个自己来审视自己,通过一个个荒诞、扭曲逻辑的桥段完成了对创作的自我讽刺。表面上看,影片只是讽刺了好莱坞片场制,但同时它也在审视二战,并对所谓“为普罗大众服务”的知识分子们翻白眼。不管是酒店的大火,还是印错了的《圣经》,以及纠缠不休的蚊子,一切细节都暗藏玄机、艰深难懂。不过,这些“神乎其神”的东西最后都在为影片的现实意义和艺术,而不是为了让观众烧脑而已,这也正是《巴顿・芬克》最高明的地方。

科恩兄弟“无心插柳”

《巴顿・芬克》的成功证明了那句至理名言―“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

这部电影原本不在科恩兄弟的计划表中。那一年他们正在创作《黑帮龙虎斗》,不过在写剧本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他们转念一想,不如就写一个描述作家创作问题的故事来转移一下精力。两个人从洛杉矶飞去纽约开始写一个崭新的故事(在《巴顿・芬克》中主人公是从纽约飞去洛杉矶)。二人在创作巴顿・芬克这个人物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约翰・特托罗来出演,他们之前曾经合作过《米勒的十字路口》。芬克的“第二重人格”查理则是在写作过程中突然闯进他们脑海的,他们马上选定了约翰・古德曼来饰演查理。从此之后,约翰・特托罗与约翰・古德曼都成为科恩兄弟的爱将,他们之后和科恩兄弟多次合作。

只用了三周时间,《巴顿・芬克》的剧本就写成了。1990年6月,电影正式开拍,仅用八周时间便拍摄完成。科恩兄弟亲自选景,亲自担任剪辑,二人始终保持着对电影的控制力,这保证了影片的完整性和原创性,只有很少一部分镜头被删减掉。事后科恩兄弟在采访中是这么说的说:“有些电影在头脑中就已经非常完整,我们似乎是打了个嗝,《巴顿・芬克》就这样出来了。”

巴顿・芬克

[导演]

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编剧]

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主演]

约翰・特托罗

约翰・古德曼

朱迪・戴维斯

迈克尔・勒纳

[类型]

剧情/悬疑/惊悚

[国家/地区]

美国/英国

[上映日期]

1991年08月21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