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发明创造多少新事物,而在于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他们的创新才能。

【关键词】营造环境;激活思维;善加引导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时代的发展,把创新教育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新的世纪,科技革命和经济竞争对未来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人才不能单纯的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发明创造多少新事物,而在于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他们的创新才能。创造必须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意识到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难于进行,更难于深化与创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激发他们自主的去思考,提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开掘出甚至连教师本人也未曾涉足的源头活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

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做到 创造、营造一个自主型、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1.1 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学习气氛。在创新性学习中,学习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要打破教师权威观,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的姿态对教师做出建设性的评价,真正打破教师“一言堂”和教材的框框限制。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做到“四个允许”和一个鼓励: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辩、允许提出和老师和教材不同的意见、鼓励问倒老师。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

1.2 创设充分参与的情景,实现真正的全员的自主学习。 “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是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之一。创新教育首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而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需求,满足不同的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化个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层次性,即提出一个问题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探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就感,才能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

1.3 创设乐学、趣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乐学、趣学的情景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2.护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园” 一粒饱满的种子孕育着希望,但如没有适宜的土壤,将会被活活地窒息。学生的思维如同一粒脆弱的种子,需要精心的护理。努力营造和呵护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智慧之园,是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首先:思维评价须全面,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师的评价既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导向,又要表现出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过于随便和武断的评价将严重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熄灭智慧之火。不能用现成的答案去圈定学生的思维,而应该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耐心听其解释,吸取合理成分,修正完善原有的答案,对其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及积极思考的态度给予充分的表扬。这对培养学生不怕犯错,敢于自主思维大有裨益。

其次: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改变由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满堂灌”的方法。从教学认为看,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精简教学内容,要突出重难点,否则,就会因教学任务多而赶进度不给或少给思维时间。从教学方式看,要大胆尝试研究性学习,放手让学生以教材为平台,自主的探究,注意思维“布白”.否则,教师就会为讲解求全求透而越俎代庖,占用学生空间,闷课成为必然。

最后:创设乐思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去积极思维。这样要求教师筛选材料力求新颖,通俗且蕴意丰富,设问力求巧妙,新奇且清楚明了。

3.搭好学生创新设问的“桥” 为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拓展和深化认识,教师必须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搭好创新设思维之“桥”,这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其具体方法因特定情况而异,通常有如下方法:

3.1 由表及里法。引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初级到高级,剥笋式思维方法,多层次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比如,我在教《春》这一课引导学生欣赏描写春风的一段文字时,我这样提问学生,启发学生的想象:1、风是无生命的,但作者为什么将风写的富有生命感呢?2、风无味无色,但作者为什么把风写的有滋有味呢?3、风是有声的,但作者不写风声,着力写鸟声和笛声,这是为什么?根据上述问题,学生一个个展开联想,终于弄懂了作者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的目的是根据事物的联系来表现春风的柔和、轻微的特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尽管个人的知识和理解力不同,脑海中的图像必有异,但只要启发得当,就一定可以借助想象力将平面文字转化为立体的图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远远超出原来的范围,再创出新的意象。

3.2 由此及彼。即通过演绎、类比、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由一观点到另一观点或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方法。

3.3 化整为零法。即将思维目标分解为一个个难度呈梯级的小目标或将复杂的思维对象分解为一个个要素分别加以思考以降低难度的方法。

以上搭桥的方法如能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当代教育的功能——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复发展而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