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验翻转,探寻未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验翻转,探寻未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9月,我校对初一新生按照“自愿报名,自然分班”的原则,设立了两个实验班,并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实验。两年“熬”过去了,翻转班的师生为我们带来了丰硕的体验

翻转课堂多元化

1.家校内外大翻转――筛选“课堂讲解重点”的检测器

“先家中自主学,后课内合作学”的模式适用于学生校外的“前置学习”。例如,数学教师将各章节配套的微视频到阳光微课平台或班级QQ群后,学生在家中先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接着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训练作业。第二天上课,教师用同类型的习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重点讲解。

另外,双休日或寒暑假,学校会组织各学科教师,提前制作配套的微视频,并将其定期在阳光微课平台或班级QQ群中。同时,教师还要提供在线答疑,组织在线检测,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整合章节中翻转――建造“合作突破难点”的牵引梯

采用“前一课自主学,后一课合作学”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无法依据视频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就要在第二课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要求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就视频讲解中的“难点”,进行再一次探究、学习,从而助其消化。例如,一位生物老师将“食物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两章节的内容进行整合,第一课时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标记未完成的任务;第二课时,小组内部合作,互相帮助,解决小组内每人的学习困难,标记小组无法突破的困难;最后,全班交流与展示,其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或讲解。

3.课内随机小翻转――提供“个性梯度攀登”的脚手架

课内随机小翻转是指在课上“先自主学,后合作学”,这是目前我校各学科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要模式。

课前,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碎片化处理,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制作多梯度的微视频。课上,学生对照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对于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仅仅借助课本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跳过第一梯度微视频,直接进行第二梯度的学习,并借助第二梯度的微视频,向第三梯度攀登。对于自学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反复观看微视频,他们也可以向教师或“跑得快”的同伴求助。

一节课学习完成之后,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多数学生能够借视频之力攀上第二梯度,让部分学生可以跳到第三梯度。

微课制作多样化

1.发挥“自主性”,创作微课

在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起步阶段,教师主要是通过录屏软件对以前的PPT课件进行简单的录制。后来学校配备了高拍仪、录像机、原笔迹手写笔、点阵式数位板、电容麦克风、微课板等多样化的微课录制设备,这为教师制作微课提供了技术保障。

除此以外,教师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使用皮影客、优芽做出了互动电影式的微课,使用VideoScribie、focusky等软件做出了形象化的手绘式微课,使用Axeslide、priz等软件做出了精美的演示文稿。

2.接纳“小助教”,参与微课制作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有位数学课代表问道:“老师,我能不能也录个作业讲解的微视频发到班级群里去?”对他的这一新奇想法,我马上予以肯定和支持。回家后,他兴致勃勃地固定好手机,对作业中的难点边画图、边讲解,然后保存并上传到班级QQ群,供同学观看学习。在同学的欣赏,家长的点赞下,很多学生都自愿充当起老师的小助教,尝试录制多种形式的微视频。

3.借力“互联网+”,优化微课

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组织教师到中国微课网、优课网、纳米盒、coursera等网站上下载并学习优秀的微视频。另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利用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等软件编辑修改那些不适合教学需要的视频。

数据分析去担忧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微课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基础选择学习起点,控制学习节奏。但部分学习习惯较差、自控力不够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中被教师“喂着吃”的模式,不能够自主学习。由此我们最终得出“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微课教学法实施的有效前提”的结论。

因此,在第二年的微课教学法实验中,我们吸取教训,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抓手,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学法交流、方法引领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与技巧;在任务单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的节奏,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快乐;同时,利用 “给家长的一封信”“翻转课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取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可,通过家校联手,加强对部分自控力较差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时的管控和指导,避免不良网络信息对他们的影响。

迎难而上思未来

实践中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微课制作要从“技术型”迈向“实用型”

目前,我校教师普遍存在“重技术,轻设计,弱应用,缺创新”的问题。很多教师仅关注各级部门组织的微课比赛,追求微视频“酷炫”的技术效果,而忽略了微课的核心本质(通过有创意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因此,在后续的实践中,我们将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技术条件等,设计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的高效微课作品。

2.微课平台利用要从“单兵种”迈向“立体化”

目前,文登区阳光微课平台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丰富的、成系列的优质微课资源,但相比其他云平台而言,其在管理功能方面仍然比较单一,而且缺乏大数据及学习分析技术。因此,在后续实践中,我们将重点研究如何将这些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并把学生的微课学习与各种形式的辅导、释疑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准确记录和有效诊断,又能有效监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