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度分析数字化阅读的影响与将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科技发展使数字化阅读碎片化成为常态,对传统深阅读造成极大冲击,弱化了人们的思考、反省能力。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科学家的重视。传统纸质阅读可使人们充分享受阅读的。
关键词 数字化;碎片化浏览;纸质阅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079-02
回顾数字阅读、新媒体传播的蓬勃发展的短短几年,真有颠覆之感。回顾2008年,还在广泛使用的索尼爱立信K810,屏幕只有两英寸大,最多可显示80个字,而且Wi-Fi还没普及,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数字化阅读,可以想象是多么繁琐的事。随着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设备不断升级,还有无处不在的3G、4G网络信号,将一本几十万字的图书放入阅读设备中轻而易举。
然而,数字化阅读经过一轮轮硬件升级及与内容提供商的反复磨合也逐步进入了商业模式和消费倦怠的瓶颈期。面对如此状态,阅读本身也在不断被重新审视、重新定义:
1)浅度阅读,即资讯阅读,对应着纸媒时代的报纸,目前已被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所替代,报纸的经营遇到沉重打击,订阅量大肆滑坡,广告收入急减。
2)中度阅读所对应当期刊杂志、休闲图书也已被碎片化和社会化广泛推荐,读者对纸媒的兴趣已大打折扣,期刊及大众读物的传统纸媒销售日渐下滑。而数字出版形式将是未来中度阅读的主流,它在社会化媒体、阅读垂直社区、SP、门户、手持终端等业务中的增长空间是最大的。
3)深度阅读,即思考性、赏析性阅读。通常长文能够提供更多丰富的阅读体验,通常在纸媒上更能实现,包括正文的字号、行距、字体的选择及图表的布局,封面的图案、整体板式的设计等都能给读者以不同的体验。
大脑和肌肉一样,通过锻炼会产生相对的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如果大脑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经过科学家研究指出,数字化阅读是“F形阅读”。所谓“F形阅读”,是用字母F模仿数字阅读养成者的眼球活动轨迹。这种阅读方式,使大脑在看任何读物使都会像读网页新闻那样,前几行细读,后面就竖着略读。这种方式已经是不少人下意识的阅读习惯。
数字化技术在发展,使我们的阅读碎片化,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然而,数字化阅读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极易分散。由于网络内容多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交替冲击,并常以超链接形式出现,跳跃性很强。很多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可不断地被链接导引,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已远远偏离了最初的主题。“走得太远以致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句话可谓是对数字化阅读的最好描述。
深阅读-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化碎片式阅读堪称耐心杀手。数字化阅读使眼球不断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并点击阅读,丰富多样的信息不断刺激转换注意力,很难锻炼耐心。而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由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计入深度阅读,并体味深阅读的乐趣,逻辑思维也能产生互动。数字化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很难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据统计,2014年美国成年人每天上网的时间已超过5个小时,我国这一数字已接近4个小时。这一状态确实令人堪忧。然而,《华盛顿邮报》最近的一项调查,却让行业专家深为困惑:无论是教科书的出版方、书店经营者,还是读电子书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提供的调查数据结果相当一致,即当代年轻人仍倾向阅读纸质书,不管出发点是消遣还是学习。
阅读时的一心多用,在阅读纸质书时,发生概率只有1%,而在屏幕阅读时发生概率则为99%。在屏幕上阅读会导致的问题,这两年也已经引起了脑神经科学家的注意。他们认为,跟语言和视觉不同,人脑并没有专门负责阅读的基因,而是一个具有很强适应性和可塑性的机制,它会根据人们的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而形成阅读习惯。屏幕阅读和纸质书阅读,仍然是两种非常不同的体验,甚至对于两者之间这种不同的认识,他们要更深切;同时,他们更愿意选择用纸质书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
美国21岁的大学生库珀・诺德奎斯特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为什么他宁愿阅读900多页的纸质版《论美国的民主》的原因:作为学习政治科学的学生,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头脑中建立一张地图,标明知识点的位置。这样的理解就是感性的。其实已经有研究表明,读者记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照相式的记忆,是对整页形成印象;另一种是框架式地记住文本的布局。研究者认为,对于理解来说,这种记忆方式扮演了关键角色。
但是在电子屏上阅读,这基本很难实现,因为对着屏幕阅读时,我们大部分时间是浏览式的,只有16%的人,能够在屏幕阅读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当我们的读物要求我们放慢速度、字斟句酌的时候,我们需要克服已经形成的浏览习惯。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数字化阅读似乎是大势所趋,教育部门会为教室购置多媒体设备,甚至平板电脑也已经进入课堂,成为学生人手必备的课堂学习辅助,纸质书正在被数字化。但是,这个进化的趋势也已经出现了问题,应该得到关注。阅读载体和阅读形态只是表层问题,而由阅读习惯所决定的对内容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的变化,才是更应让人担心的。
综上所述,指出数字化阅读的缺陷不是要否定数字化阅读,只是提醒人们注意技术化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引导培养上,不应过早养成数字化阅读的习惯。大船和大飞机在航行时要平稳得多,青少年就像小飞机或小船,在尚未成长起来之时就一头扎进未知的数字化海洋,绝非明智之举。只有打牢根基,才不至于在数字化信息的大海中迷失,才不至于随波逐流而变得浅薄愚蠢。
参考文献
[1]张贺.数字化阅读会让人变傻吗?[N].人民日报,2015-3-8.
[2]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度化了我们的大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内奥米・巴伦.屏幕上的字:数码世界中阅读的命运[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