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段代史”还是“断代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段代史”还是“断代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中央电视台科教文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作为这个节日的忠实观众,几乎期期不落。2007年起播出《王立群读(史记)》,一日说到《史记》是通史,其后的史尽收眼底均为断代史,字幕上却打出“段代史”。笔者看后一惊,甚至诧异。难道“断代史”能被写成“段代史”,况且是在文化节日里?但事实确实如此。斗胆猜想,编辑先生恐怕以为《史记》之后的史书,都是分朝代一段一段的,就像文章的段落一样,这样将一段一段的历史写成书,不就成了“段代史”?面对这样的文化常识错误,深以为憾!近几年来,不论是书报刊这些传统出版物,还是电视、光盘、网络等新兴的出版物,其编校质量越来越难以令人满意。现以一部学术著作为例,说说编校质量的令人担心程度。

2005年8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牟玉亭的新著《中国古典文献学》,全书20万字。因为是给学生做教材,在备课中笔者仔细研读了该书,仅错别字、脱字、衍字就有30余处,另外还有语句掉段,引文与正文混排等现象。像“蓍龟”(古人占卜工具)误为“耆龟”,“金陵书局”误为“金俊书局”,“泽人”误为“译人”,“道士”误为“道土”等等;另有人名编校差错,像“闵齐及”误为“闵齐”、“汪远孙”误为“注远孙”、“王念头孙”,“张心澄”误为“张心征”;令人哭笑不得的将“1726年”误为“1926年”,书中说雍正四年(1926年)排印了《古今图书集成》,等等。笔者在讲校勘一章时以此为例,说雍正皇帝是民国年间人,不信有书为证,同学们看书后哄堂大笑。

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将编校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视为不合格。显然,上文所举《中国古典文献学》为不合格图书。笔者从事学术期刊编辑二十余年,职业习惯上养成了读书看报爱挑毛病的嗜好,对今天出版物的编校质量甚感忧虑。分析原因,大致有编辑文化素质良莠不齐,编辑责任心不强,学术界急功近利的虚浮心态,出版质量管理规定未能落到实处等。二十多年前读大学时,老师在上《古代汉语》课时讲过一段话,说王力先生将书稿送到出版社,告诉编辑改一个标点符号也得经他认可同意。多么认真l的态度,多么严谨的学风,令人肃然起敬,故这段话至今记在心中。而反观今天的出版物,编校中像王力先生如此认真的还有几人?这也就不难理解不合格产品为何如此之多。

如果我们的编辑们多一点敬业精神,进一步提高文化修养,如果我们的出版单位真正把编校质量规定不仅贴在墙上,印在制度中,更主要的是落实在实践中;如果我们的出版管理部门进一步增大审读力度,并对质量差的出版物及其出版单位公开曝光,严肃处罚,那么像雍正皇帝为民国年间人的笑话也就难觅踪迹,而“断代史”也就不会变为“段代史”。

虽说“断代史”误为“段代史”,但瑕不掩瑜,“百家讲坛”还是好栏目。笔者呼吁,我们的精神食粮生产者,应以追求完美为至境,特别是编辑校对人员,面对璞玉浑金,认真琢磨,尽量使之完美无缺,不留遗憾。这样才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

(作者系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