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综合作用论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综合作用论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由传统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选择”的方式转变,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使学生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教育模式与市场竞争所要求的素质能力不相适应,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弱。面对就业,大学生有各种不恰当的行为,比如,抱着纯粹现实主义心态,认为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选择和考虑的;缺乏必要的自信,无职业方向概念,“饥不择食”,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过于理想化,好高骛远,重视“钱”途忽略“前途”,脱离社会需要。择业与自身条件不完全相符,对未来人生一步步晋升发展缺乏长远设计,即便有职业规划但多是停留在理想层面,缺乏可操作性。为弥补高教人才培养的不足,增强教育的实践功能,为使高校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高校就业率,高校很有必要将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学生“水到渠成”地面对就业择业市场。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个人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确定的发展方向和行之有效的行动安排。它包括五大方面:自我与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职业目标、实施策略、反馈与调整,主要是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认清优势劣势,并分析外界环境中政策就业形势、职业发展动态等社会环境的优势与限制因素,依据主客观条件谋求人职之间的最佳匹配,寻找职业定位,然后确定近、中、长期发展目标,采取措施有步骤地去实施与落实,并检验规划的实施效果,以及时作出调整与找出对策。因此,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社会性意义。

一、能加强职业发展的目标性

接受了职业规划教育后,大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方法与手段全面冷静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来确定人生发展与职业方向,并为此制定出行动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去实施,包括对知识结构、科学与综合思维、兴趣发展、优势的强化、技能操作训练、社交、组织管理、创新、再学习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都要在大学期间作好规划与发展,同时还对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进行谋划和深度推进,未雨绸缪,提前作好充分准备,为今后求职打好基础,增加求职砝码,成为谋求工作的敲门砖。这样能增强职业发展的目的性、计划性、方向性,减少盲目性,避免职业动荡和大跨度转折的危机,以高瞻远瞩,放眼未来,使大学生能坚定不移地追求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能增强工作的持久性

很多大学生不会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会多次跳槽,往往无目标,工作不长久。如果由于对工作本身的不认同,则会加快离职速度;如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或是人际矛盾,或外面有诱惑(如薪水、职位等),这些因素也会使人容易离职。而当大学生有了职业规划和目标后,就不需过多地关注工资、福利等物质利益,而会更多地关注经验技能、信息、人脉、声望等资源的积累,会多关心岗位的发展与锻炼机会,完善个人能力,经得起诱惑与困难的挑战,对工作的选择会更加重视。即使跳槽,也会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关相近的行业领域去发展,选择的工作具有能力发展的连续性。职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成功很少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长期有价值的积累与机遇的结果。大学生有了职业规划与目标后,会努力找到适合的工作,对工作有很强的专注性和持久的定力,能力发展连续,职业价值不断积累提升,这有利于增强经历的延续性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得更持久。

三、能缩短求职过程

职业生涯包括职业探索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结束期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对大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时期,其任务就是实现由探索期向适应期的过度,那么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侧重点就在于: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阶段,对待职业应及早作好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做出职业选择,对之有一定的合理预期。早做准备能使大学生尽快适应职后工作环境,使自己从一个潜在劳动者转变为现实劳动者,并快速度过职业探索期达到职业适应期的更替。大学生有了人生规划与目标,就会产生追求成功的内驱力,表现出专业求索精神与激情,会慎重对待第一次求职和今后的职业变动,觅到人职匹配的岗位,求职路上,会减少彷徨徘徊,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锻炼积累能力,缩短反复求职的迂回曲折的过程,减少处在不断求职状态的时间,增加求职成功率。

四、提升职业成就高度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对职前的准备与选择而作的规划,还包括对职业中的全过程进行的规划和相关调整改进与完善。大学生有了职业规划与目标后,能树立个人职业理想与志气,有鼓舞自己前进的动力,有成就职业梦想的强烈愿望,会有准备地去适应环境,工作主动、十分投入,积极锻炼以积累工作经验,能较顺利地达到职业适应期。在此之后,即在职业适应期与稳定期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围绕提高职业竞争力而制定发展规划,包括内练基本功,完善能力缺陷,搞清与别人的差异之处,加强优势发展,尤其注意有针对性的地补充发展所缺乏的能力,注意专业的精专度,将某领域踩足踩深,对专业精耕细作。要成功还得实行差异化策略、差异化发展,发挥优势或超越别人一步,才能建立职业核心竞争力,并能脱颖而出。在职业路上,每天不断添砖加瓦,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资源,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或机遇来临时,这些积蓄就会释放出它的光芒。当在某领域有足够的资质时,即便不费神找工作而好的工作也会找你,此时职业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职业也有了高度。因此,只有作好职业规划,才能使职业可持续发展,积蓄职业经验资源,挖掘核心竞争力与职业含金量,为企业与社会制造更多的价值与财富,那时回报也丰厚,包括物质上、精神上、名誉上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就体现出来。大学毕业生有了人生规划设计和奋斗目标后,才会激发自我追求成功,攀越职业高峰,成就职业高度,增添人生分量,实现高位发展目标,彰显职业价值。

五、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大学生求职中,有几种人力资源浪费、不节约的现象:(1)赶大潮培训,跟风学习。不合自身实际条件,花去时间精力与费用,不仅对职业发展无帮助,反而使之陷入停滞状态。(2)专业不对口。所学专业与职业不一致,工作底子薄,缺乏竞争力,求职耗时多,人职不匹配。(3)兴趣与工作不一致。要么兴趣过多,开花多结果少,产生耗散力,转移工作注意力,无法形成引爆职业发展导火索的核能,不能汇聚能力,工作不专心;要么是兴趣与工作完全不搭界,工作无兴奋点,表现被动,甚觉枯燥。(4)跳槽频繁。职位转换过多,未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人力成本付出多,能力发展不相关、欠延续,求职路上,东瞄瞄,西望望,转眼多年逝者如斯,还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对未来迷茫。这些都是职业规划中的忌讳点。

大学生在接受了职业规划教育与学习后,则能明白以较少人力办更有效益的事的重要性,力求少走弯路,会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如何去干,据此尽力去找能发挥优势的工作机会。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绝大部分才能,并能长期地保持高效率地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则只能发挥很少的才能,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人们在与感兴趣的事物深度接触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后,就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由此看出,“兴趣+职业”会使人力资源效益与成果最大化。找工作力求合乎自己的兴趣、初衷和个人实际,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人力资源管理,精耕细作某领域,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遍地开花”、“大小通吃”,应使具有某领域的专长专才,减少不必要的耗费,在职业选择上才容易掌握主动权。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高校、职业培训机构、职业规划机构等也参与其中予以科学合理地指导服务,这样就能优化配置社会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减少不相关投入,节约资源减少消耗,降低人力成本,改变就业受阻、人员较多游荡于人力市场的状况,提高社会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

六、增加就业指导的科学性

过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与整个教学过程相分离的单独的活动,属于短期行为,其程序简单化,缺乏系统性,工作局限于单纯服务与联络。谈不上个性化的规划设计,就业手段落后。如今,这种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要求。为改进就业状况,要运用科学手段加以就业指导,就迫切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教学体系,贯穿于教学发展全过程,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会引进职业测评体系,请专职专业教师授课,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素质进行测量,预测未来的业绩表现和最合适岗位,并给出意见,以扬长避短。这样可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规划意识,确立目标定下学习计划,全方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求职打好基础,理性科学慎重地对待择业,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高校还会与用人单位、就业后的成功人士、社会就业职能机构等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培训与信息服务。这就使高校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实效性与满意度。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