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忽悠人的伪命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忽悠人的伪命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没有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企业管理的革命,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客户利益第一”;如果没有客户利益第一,也就不可能实现市场竞争的优势,股东权益最大化也无从谈起。因此,本不存在“客户第一,股东第二”的排序问题。

惊闻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的“在20世纪,生产制造业的模式只有B2C,而21世纪最大的变革是C2B,一切按需定制,这就是供给侧如何改变在供应方面”的言论,由此出台了所谓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排序问题。殊不知,现代管理和营销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早就过了B2C的时代(或许中国的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才停留在B2C的时代),“按需定产”早就不是什么新的理论,请不要将别人几十年前的观点说成是自己现在的创新观点,好吗?!

一方面,如果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客户、员工、股东进行排序是必要的,那么即便“客户第一”,也并非股东不重要!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来自股东和债券人的直接融资。企业初创时期,如果没有来自风险投资资金的鼎力扶持和创业者与股东利益的制度安排,企业生存都是不可设想的;企业成长期和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各类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企业的做大做强是不可想象的。来自股东的资金支持是企业能够成长的核心资源!如果公司管理层过河拆桥,将股东的利益置之最后,带来的结果将是很可怕的。

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制度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股东的利益!企业管理层没有把股东的利益当作管理层自己的利益,尤其忽视中小股东的利益,结果出现各种打着“客户利益第一”、“员工利益最大化”的旗号,做出各种损害股东利益的事情,导致整个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极不合理,资本市场变成“圈钱市场”!也正因为此,才导致整个宏观经济的失调。这次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按照笔者的理解并非是从微观企业角度而言的。如果这其中有企业的事情,那也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事情,这类企业已经脱离了真正的企业角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砝码。上世纪里根经济学和英国国企的改革都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整个经济的调整,与市场经济中微观企业的管理没有多大的关联。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走入萧条的背景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制造而后再销售的理念,早就被现代营销的观念所取代,并且企业的生产营销已经由“按需定产”,进一步延伸到“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的层面了,与此配套的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出现。基于此,才有了支撑现代战略管理的CEO、CFO等角色的出现,才有了导致公司管理层决策权扩大的公司股东股权分散化的现象,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变化,诸如出现了独立董事、职工董事控制董事会的情况。

从微观企业的视角,“客户利益第一”与“股东权益最大化”本就没有矛盾。如果没有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企业管理的革命,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客户利益第一”;如果没有客户利益第一,也就不可能实现市场竞争的优势,股东权益最大化也无从谈起。因此,本不存在“客户第一,股东第二”的排序问题。

另一方面,客观地说,员工与股东的利益是有可能出现一定冲突的。当公司管理层以股东利益最大化时,有可能损害员工的利益,员工的经济利益就是公司的运营成本;当公司将客户第一放在最重要位置的时候,有可能是以损害员工的尊严为前提的。解决这种冲突的办法,西方主要是通过建立员工工会组织的方式实现的。长期看,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股东的利益必须协调,企业才能长久持续发展。

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对于股东和管理层,员工一直处于弱势,员工利益被侵害是经常现象,但我们过去没有,未来可能也难有西方的那种工会组织,因此员工的保护需要政治和法律层面的安排。你指望管理层以“员工第二”来实现这种对员工的保护,不仅存在太大的道德风险,实施的监督也是不现实的。由此,从管理层发出的员工第几的问题就是个伪命题。

从企业角度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说法,就是一个忽悠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