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说明清官窑中的低温铜绿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说明清官窑中的低温铜绿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铜绿釉是中国传统制瓷比较常见的釉色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和石末等。由于台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所以这些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就被称为“铜绿釉”了。铜绿釉又可分为高温铜绿釉和低温铜绿釉,在明清官窑中,铜绿釉大多为低温铜绿釉。

明永乐时期,御厂烧制的低温绿釉器叉以瓷胎表面有无玻璃釉,分为索胎绿釉器与釉上绿彩器两大类。

素眙绿釉器是在烧制好的素胎表面直接施低温绿釉,二次入窑烧成。有单独施用低温绿釉烧制而成的单色釉制品,也有与酱、紫、黄等低温釉结合烧制而成的素三彩。前者的传世品极少,仅见所藏的一只宣德绿釉碗,而后者的传世量则较多,永乐、宣德、成化、正德等朝的部有。釉上绿彩嚣则是指将绿釉施在已高温烧好的瓷器釉面上,再二次入窑低温烧成的器物。这类器物在明早期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不是很多。直到宣德以后,伴随着青花五彩的出现,釉上绿彩器的品种和数量,才逐渐多了起来。到成化年间,由于统治者热衷于青花五彩,模仿景泰蓝烧制的斗彩瓷更是达到了明代彩瓷制作的巅峰。除此之外,在明代中后期兴起的五彩瓷中,釉上绿彩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清代,绿釉器基本继承了明代的制作方法,只是有些细节在不同时期略有变化。例如,康熙朝的素三彩不仅大量使用了暗刻工艺,还经常使用黑彩绘制图案,并较多地使用了乳白釉,所以制成品显得与以往大不相同。

雍正御厂还制作了一种绘画风格类似宣德孔雀酬品的黑彩绿釉器。该类器物的制作工艺是在烧好的素胎上先用黑彩绘画,然后再覆盖绿釉,二次入窑低温烧制。这种黑彩与绿釉相结合的精品瓷器,堪称清代彩瓷中的一大亮点。

清初,欧洲的制釉工艺传入中国,于是在清官窑中,也出现了—些非传统釉色制品,如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的釉料烧成的“松石绿”,即非中国传统釉色。

总而言之,低温铜绿釉作为明清彩瓷制作中的主要彩釉之一,不仅适合素胎釉。更适合釉上彩,所以在素三彩、五彩、斗彩,乃至后来的粉彩瓷制作中,一直被广泛应用。然而,它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即在制作素胎器物时,由于釉面与胎面的膨胀系数很难吻合,是以在结合处容易形成细小的开片,从而影响到接触面的附着力,时间久了或受到腐蚀后容易剥落。特别是明初阶段,这—现象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