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节能减排背景下浙江电价监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节能减排背景下浙江电价监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陈钰明(1989―),女,浙江台州人,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用事业管制理论与政策。

摘 要:能源和环境问题使浙江经济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电力行业是一个高耗高污的行业,浙江又是一个耗电大省,如何实现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为此,在研究浙江电价监管的目标结构中增加了节能减排目标,分析了浙江省节能减排电价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及简单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电价监管;低碳;阶梯电价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1902

1 浙江强化节能减排电价政策的客观必然性

浙江是一个能源弱省,又是一个用电大省,加上不断加剧的环境问题和节能减排压力,浙江省的电价监管必须将环境、能源等纳入其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环境和能源的约束

中国电力行业主要依靠煤炭发电,造成巨大的能源环境压力。浙江的煤炭和石油储量很低,但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很大,必须从外省购买一部分电量,虽然占的比重不大,但是总量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生产模式。

1.2 政府的压力

从2006年开始政府相应出台了《节约能源法》、《电力法》、《循环经济法》等,意味着低碳绿色时代的来临,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指出,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1.3 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企业的发展需要与时偕行,现在全球面临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约束,能源的短缺,价格的提升必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要实现企业的发展必需改变定价模式,促进企业追求新技术、新能源。浙江省的电力产业必须抓住浙江省区位优势,利用产业基础,丰富的技术支撑,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

2 有关鼓励节能减排的电价政策及电价制定

2.1 节能减排电价政策

目前我国已经采取的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电价政策主要是以下几种:

(1)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

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09年进一步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电价作出了规定。2006年初,《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及费用分摊机制。2007年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对可再生电价做了具体的改进。

(2)脱硫电价政策。

从2004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脱硫加价政策,规定脱硫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1.5分钱,以此解决成本提高的问题。2007年,《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脱硫加价标准可以单独制定。执行脱硫电价后,电厂未按规定脱硫的,要予以处罚。

(3)差别电价政策。

2007年9月,国务院批准,将差别电价收入改为归地方用于节能减排。2010年5月《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将差别电价加价标准进一步提高。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对于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4)惩罚性电价政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政策:一是省级节能部门要在2010年6月底前提出超能耗企业和产品名单;二是名单公布后,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电力监管机构落实惩罚性电价政策。

(5)阶梯电价政策。

浙江等少数省份早在2004年就开始实施阶梯电价,政策效果明显。2010年9月《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2012年7月开始阶梯电价在全国方位内实施,并对收费标准做了修改。

2.2 节能减排背景下的电价制定

电价就是电力产品的销售价格,传统的电价制定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他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成本。

存在一个完全垄断势力的简单电价模型,社会成本用SMC表示,MC代表生产成本,MR代表边际收益。由图1分析所得,没有考虑社会成本的条件下,企业实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实际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成本(MR

图1 加入环境因素的电价模型 节能减排的电价监管将社会成本纳入企业,企业必将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将一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同时牺牲了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福利。

图2 社会成本的分配 根据图2分析,在考虑社会成本之后消费者相对于之前要多支付(P2-P1)的价格,那么在消费Q1产量时,消费者要多付P1CBP2。对于生产者,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它对于每单位产品要增加SC的成本。也就是说在生产Q1产量时,生产者多获得了P1CBP2的收入,但是要多支出P1CBP2+P1CDE的成本,总的利润也就减少了P1CDE。

(1)成本补偿机制。

成本补偿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补贴,鼓励企业使用新能源,保护环境。

(2)外部成本内部化。

政府将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转化为企业成本,改变企业决策,减少排污,并对此进行一定的治理成本的补贴,实现优化的市场均衡,使电力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和能源状况。

(3)电力产业循环经济。

发展电力行业的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要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利用循环经济原理,在极少的边际成本和减少污染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多的电力资源或者是其他资源,既有利于增加企业效益,又能减少排放。

3 浙江实行节能减排电价政策的现状

3.1 浙江电价监管实施情况

浙江省目前的电价监管部门主要有物价局、能源局(原省电监办职能),还有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环保厅对节能减排下的电价都有监督作用。

(1)差别电价政策。2007年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对钢铁、铁合金等8个行业实施差别电价。2011年11月《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管理办法》。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运用差别电价政策,对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有力地推动了一批高耗能落后设备的淘汰步伐。

(2)脱硫电价政策。从2010年9月1日起,浙江省要求所有热电厂的燃煤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及在线监控系统,按脱硫程度销售不同电价,达不到标准的处以罚款。

(3)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十二五”规划指出,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拓展太阳能利用,完善浙江省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完善能源投资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

(4)惩罚性电价制度。2010年10月起,为进一步加大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浙江省物价局和浙江电监办就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加价标准做了系列规定,明确了51项能耗限额标准。

3.2 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节能减排电价实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1)监管部门独立性不够,分工繁杂,职能不明确。

2013年3月,我国政治体制大部制改革虽然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性,但是目前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多头监管的现状,电力监管部门独立性没有加强,职能也不明确,往往会导致监管力度不够。

(2)电价监管人员专业化水平明显不高,监管队伍建设不足。

浙江省能够影响电价监管的机构比较多,但是真正负责电价监管的人员却明显不足使得很多监管事项没有办法执行和落实。同时,人员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现象,精通专业知识的专家很少。

(3)新能源补贴政策和配额制度不够完善。

近两年来浙江一直进行的新能源补贴,效果并不显著,“先补贴后发电”的模式对于发电企业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在排污指标超额前并没有减排的动力,所以出现了“只拿钱不做事”的现象。

(4)信息技术水平低,价格信息收集能力差。

开展监管工作中,信息数据量相当巨大,相关企业的分布又比较零散。监管部门对于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成本利润情况,甚至是确切的排污情况都不了解,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4 浙江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电价的思路和措施

4.1 明确电价监管部门独立性和监管职能

相对独立性是电力监管机构的一个设立原则,有利于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干预和影响,也有利于监管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效率性。因此,对于浙江省这样的省域地方监管,就要保证公开透明、舆论参与的管制政策实施过程。

4.2 提高管制人员专业化水平,加大人员力量

电价监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问题刻不容缓。在节能减排的电价监管这一具体问题上,监管部门必须吸纳入环境、法律、经济和管理的人才,实行专业专家管制,专家考核绩效。

4.3 完善新能源补贴和配额制度

新能源补贴的目的是对于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的企业进行补贴,提高它们的上网竞争力。浙江省现有的补贴政策显然激励不够,要重新设计有效的激励政策。多减排多补贴,少减排不补贴,把工作和资金用到实处。

4.4 加强电力监管的信息技术水平

针对目前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为保证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加快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监管手段的进步和方式的变革。研究和推广适应新环境、新体制的电价监管理论、技术与方法。

4.5 借鉴国外和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

浙江要借鉴其他省份的做法,以居民阶梯电价为例,浙江省定价方案有“一刀切”之嫌,既没有考虑用电高低峰期的问题,更没有考虑农村和城市用电的区别,所以必须尽快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黄仪.可再生能源价格管制的政策比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29(2).

[3]陈睿.电价模型的探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4]吴朝阳.浙江省推行居民阶梯电价情况及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1,23(5).

[5]王俊豪,周小梅.大部制背景下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机构改革[J].产业经济,2008,(6).

[6]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监管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