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对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采用全麻复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分为IINB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记录术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手术结束(T4)、苏醒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丙泊酚和氯胺酮总量、手术时间、术后开始清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间段进行MAP、HR、SpO2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IN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丙泊酚和氯胺酮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神经阻滞;髂腹下及髂腹股股沟神经;氯胺酮;丙泊酚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030-03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小儿腹股沟手术为常见的外科手术,病例数多,手术时间相对较短[1],但是小儿年龄小,合作欠佳,需全麻,单纯全麻所需剂量大,术后苏醒慢,副作用大。为了减少副反应,减少苏醒时间,局部麻醉受到重视[2]。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麻醉操作简单,在国外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运用广泛,国内也有部分医院开始应用[3]。本研究对行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采用IINB麻醉,取得了明显效果。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共200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4.5±1.2)岁,体重6.2~15 kg,

平均(10.8±3.5)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手术分类:腹股沟斜疝153例,精索鞘膜积液38例,隐睾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INB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年龄、体重、ASA分级及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苯巴比妥钠2 mg/kg。进入手术室前肌肉注射氯胺酮5 mg/kg,入睡后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面罩给氧。IINB组采用SchlteSteinbery法进行外周神经阻滞。患儿取仰卧位,在髂前上棘内下方穿刺,偏内侧的距离一般为5~10 mm,根据患儿身高相应调整距离,向髂骨方向进针穿刺入皮肤,当穿过腹外斜肌腱膜时感觉阻力消失,可体会到突破感,回抽无血后,扇形注入局麻药物。本研究选择0.4~0.6 ml/kg的0.15%布比卡因和0.8%利多卡因混合液,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根据反应情况追加丙泊酚1~2 mg/kg,必要时追加氯胺酮1~2 mg/kg。手术结束后,转入复苏室等待苏醒,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

3.观察项目 记录5个时间点即术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手术结束(T4)、苏醒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记录丙泊酚和氯胺酮的使用总量、手术时间、术后患儿清醒所需时间、术中术后躁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清醒的标准:患儿自主睁眼、哭闹,反射恢复,肢体能活动,能自主呼吸等。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P

结 果 1.两组患者MAP、HR、SpO2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间段进行MAP、HR、SpO2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IIN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基层医院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由于手术时间短, 常选择非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但是单纯全麻有很多缺点,如氯胺酮使用剂量较大,可导致分泌物增加, 容易出现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4]。另有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酶促作用, 反复多次应用该药物,剂量明显增加才能起到麻醉作用。剂量的增加不仅增加了副反应的发生, 而且患儿苏醒时间延长,从而也增加了围麻醉期的风险[5]。因此,研究者在不断地探索既能减少并发症,又有良好麻醉效果的麻醉方法。全麻复合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在成-±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