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薄弱校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薄弱校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也是我们的教师梦。

薄弱校学生大多数厌学、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较差。教师经常抱怨薄弱校的学生难教,其实只要教师自己不灰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爱心让学生找回自信,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能教好的,这也是薄弱校教师的梦。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高薄弱校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心理,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使得相当部分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很难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说对学习有乐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1.增强学习信心

信心是成功之源。薄弱校的学生经过中考的选拔,没有考入重点高中,往往丧失学习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多鼓励,唤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每届生物绪论课上鼓励学生:“尽管你们忘了初中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只要从现在起努力,一定能学好高中生物学。”

2.培养师生感情

一般来说班主任所教的学科,学生成绩往往比该教师所教的其他平行班学生成绩要好。这是因为班主任跟学生最亲近,情感交流最多,学生们因为喜欢班主任而“爱上”班主任的课。同样的道理,普通科任教师若能在课堂内外多跟学生交流,多关心鼓励学生,培养师生感情,学生自然就会“爱上”您的课。师生交流方式很多:如作业面批面改,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看重他;上课提问只需一个鼓励的眼神、手势,或是一句肯定的表扬,会让学生感动;课外见到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询问学习生活的情况,都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重视他,而喜欢上您,喜欢上您的课。

3.激发学生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的一种内在的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驱动作用,而且作用于活动的全过程,影响着活动的效率或结果。若学生学习信心十足,与教师感情深厚,但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吃力,学习成绩无法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采用新颖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巧用“问题探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每节课的前言部分都有“问题探讨”栏目,教师若能巧妙运用“问题探讨”,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①先吃鸡,再吃玉米。②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有的学生选择①、大部分选择②,双方相持不下。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学生:“你们能说出理由吗?”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等待教师解释,然而教师只告诉学生正确的生存策略是“先吃鸡,再吃玉米。至于原因,等大家学完这节课就自然知道了。”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该课内容后,要求学生画出两种策略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总结选择的理由。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巩固了所学的有关“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概念。

(2)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大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减数分裂”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其实只要把握住“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重难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课前布置学生模仿教科书中减数分裂过程图,用橡皮泥制作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模型。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教学挂图,师生共同分析减数分裂过程,让学生补充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图。这样的教学将抽象的染色体变化行为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学起来既有兴趣,又易于掌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减数分裂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指导学生活用“本节聚焦”和插图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教科书的重点知识,不能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因而学习成绩平平,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本节聚焦”栏目是每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课本中的插图、表格等往往是核心知识。让学生在预习、复习时,以“本节聚焦”为提纲,以插图为主线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插图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开发右脑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习“体液免疫”时,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思考、讨论:B细胞识别抗原的途径有哪些?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发生了哪些反应?抗原最后是怎样被消灭的?学生仔细观察示意图后,一般能较好地回答出上述问题,同时将体液免疫过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2.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各部分知识之间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每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补缺补漏,这有助于巩固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例如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题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他们对F2的基因型、表现型及相对应的比例经常算错。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二者间的有效转换。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三种基本题型即DD×dd,Dd×Dd,Dd×dd。再要求学生将所有的自由组合题拆分成几个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定律来解题,最后运用乘法定理将它们各自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分别相乘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薄弱校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物学的习惯。

1.课前预习,认真自学

每节课后,教师布置一到两道思考题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新课,要求学生将不会的知识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上标记。教师要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现状,调整教学策略;也有利于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来突破这些难点,提高听课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2.互动教学,主动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问,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获得知识。如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多食还会有饥饿感?第一个问题学生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能回答正确,第二个问题学生就得深入思考,只有彻底理解葡萄糖出现供能障碍,而胰岛素有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功能等,才能作出正确解释。

3.完成作业,及时纠错

学生及时认真地、规范化地完成课后作业是对教学的最有效的反馈,也是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提高、内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将做错的题集中到一本“纠错本”上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并不再犯同类型的错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本章小结”,逐步学会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升华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薄弱校的高中生物学教师虽然不能选择好生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教师多想点子,肯花功夫,照样能培养出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为“教师梦”、“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