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法兰西诗情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法兰西诗情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厅

时间:

2008年2月29日

地点:

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

作曲:

弗朗西斯・普朗克

演奏:

拉贝克姐妹

协奏:

中国爱乐乐团

指挥:

王进

中国爱乐乐团本乐季邀请法国钢琴家拉贝克姐妹,合作演出法国作曲家弗朗西斯・普朗克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该作是20世纪双钢琴协奏曲的扛鼎之作,充满法兰有的诗情画意。

弗朗西斯・普朗克1899年1月7日出生于巴黎,1963年1月30日因心脏麻痹症逝世于巴黎。从学习钢琴步入乐坛的普朗克,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曲集。《d小调钢琴协奏曲》,应著名的艺术赞助人埃德蒙德・波利尼亚克王妃之约而创作的两首协奏曲之一,完成于1932年。同年9月5日在威尼斯的国际当代音乐协会音乐节上成功首演,普朗克本人和他孩提时代的朋友雅克・费夫里耶演奏钢琴,比利时裔指挥家德西雷・德弗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协奏。后来普朗克又与英国作曲大师本杰明・布里顿合作,在伦敦两度演出此曲,大受欢迎。从舞台上别具一格的演出形式中,听众不仅感受到洋溢在两位作曲家同行间的友情,聆听到了他们在音乐中的亲切对话,更领略到了这首协奏曲的无穷魅力。

作曲家无意表达任何深刻的内涵,纯粹是为听者、演奏者以及创作者自己提供听觉和性情上的愉悦。这一点很可能是此曲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这也证明了在当代音乐变得越来越复杂时,质朴悦耳的“简单音乐”还是有其存在价值的。这部协奏曲自由地、富有想象力地运用了各种表达方式,既有传统的,也有时尚的;既有古典的,也有流行的。双钢琴协奏曲这一形式本身令人想到巴赫和莫扎特的同类作品,普朗克从前辈大师那里继承了这一别致的音乐体裁中生动的对话性,在慢乐章里干脆惟妙惟肖地操起古典音乐语汇。而第一乐章结尾中又有对印度尼西亚巴厘人的木琴声响的模仿,当时这种遥远的东方音乐正以其独特的神秘华丽效果风靡巴黎。这一切使得协奏曲成为一个奇妙的艺术混合体,并由典型的古典协奏曲三乐章形式构成:

第一乐章 快板,但不太快。开头由两架钢琴弹奏的辉煌明亮、富有动力的乐段,这个热烈有力的乐章,其实不过是一时的情绪激动。这番雄纠纠的气概不久便涣散下来,两位独奏的话语变得有几分漂移不定,甩出一串半音化的沉重和弦,同时模仿着巴洛克风格的低音进行。在打击乐的背景之上,木管乐器奏出轻快灵巧的旋律。一段舒缓的、略显悲哀的插段带来沉思的气氛,此后又恢复了乐章开头兴高采烈的情绪。乐章轻松幽默的情绪来源于巴黎流行曲调中那些妙趣横生的片断:对句和小曲取自若干年前的舞台和“咖啡馆音乐会”。中段含情脉脉的近乎伤感的旋律,使人想起普朗克公开表白的对“可爱的坏音乐”的热衷。

第二乐章 小广板。充满了莫扎特式的美感――流畅,典雅,宁静。这种十足的古典风范仿佛一个现代人戴上了十八世纪的假发,但在这假发下面闪动着的仍是现代人的狡黠眼光,因为从这种古风十足的优雅中不难感觉到,作曲家有意加入了某种精心计量的粗糙因素以及不加克制的表现成分,这是时代精神使然。普朗克在这个乐章中竟敢不动声色地大肆“剽窃”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旋律,包括因被电影借用而得名“艾尔维拉・玛迪甘”的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这些片断被巧妙地嵌入馥郁迷人的和声,虽系“拼装”,却充满动人的个性与魅力。

第三乐章 终曲:很快的快板。末乐章以新的面貌重新回到第一乐章那种欢乐嬉戏的氛围之中,但更有气势更为辉煌。作为典型的普朗克“心路历程”,乐章中间自然少不得一番心绪不佳的感伤,万花筒般闪烁发光的旋律片断再一次被柔和而略带伤感的间奏打断,仿佛置身于欢乐而脑海间黯然闪过“好时光终有尽头”、“人生无常”一类的念头――难道不是这样吗?但,欢乐是至高无上的,它将这一时的惆怅卷入它的急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