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是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教材 教学情境 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具体到某一节课,要让它变成有效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教材的灵活使用

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值得教师探讨。

1.加工教材

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节课时,我们发现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尽管漂亮好看,但是上面的彩旗、彩花和灯笼颜色排列单一,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束缚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改变灯笼、彩旗排列的规律,避免了例题的单一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不但增加了知识的开放性,避免使学生觉得例题枯燥无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拓展教材

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申。如教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6=14。”这时,问题已解决,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本该结束教学,我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而情境创设的目的不但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要能紧紧围绕“数学”的核心问题,并能促使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我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是不是任意拿出三条边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说能,个别同学说不一定。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小棒(4厘米、6厘米、10厘米、15厘米各两根),任意拿出三根试试,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记录。采取这样的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设计,能吸引学生探寻规律。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实验,得到了实验的原始数据。可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是:6厘米、10厘米、15厘米;6厘米、10厘米、6厘米;10厘米、10厘米、15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是:4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6厘米、15厘米;6厘米、6厘米、15厘米……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这种设计能引导学生直奔学习主题,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索,使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课堂的生成资源

教师理应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因为它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课中,我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0.005、0.05、0.5、5之间存在怎样的倍数关系呢?”之后,原以为学生会陷入沉思,而后我搬出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给四个数分别加上单位“米”,结合课件演示米与毫米的单位转化,得到四个数之间依次存在10倍的关系)展开教学。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学生不但没有冷场,思维反而异常活跃。如一位学生说:“四个数中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存在10倍的关系,因为0.005表示5个0.001,0.05可写成0.050,表示50个0.001,所以0.05是0.005的10倍,其他的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推。”一位学生说:“因为0.005写成分数是5/1000,0.05写成分数是5/100,即50/1000,所以0.05是0.005的10倍。”另一位学生说:“0.05元是5分,0.5元是5角,5分,5角,5元逐次扩大10倍。”……学生沉浸在自己的发现之中,颇为得意,没有人提及我的预设验证方案。此时,我把自己的预设收藏,让生成延续,让学生为自己的思考喝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教师满意与否,教师都应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教学第105页的这个练习时,要求是列一个加法算式,在学生已经列出了7+4=11和4+7=11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别的方法。”我说:“说说看!”他说:“山上有2朵小花,山下有4朵小花,合起来是2+4=6朵。”我先是肯定了他的做法,然后拿出了一张“捷报”,在上面写了这样一则评语:“赵晓龙,到今天,老师才知道你是一个勇敢而且观察力特别强的同学,你能看到同学们所看不到的,而且敢于说出自己所看到的,老师为你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高兴。”我读给全班同学听后,学生又仔细观察起来,最后列出:1+5=6,5+1=6(按花的颜色分),5+6=11,6+5=11(按男女生性别分)。可见,这则评价不仅对赵晓龙本人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