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直以来,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在学生眼中却是枯燥无味的,学一课忘一课,学一本忘一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和自觉训练,极少学生在预习时,碰到生词,会查词典;在课堂上,碰到精彩的语段,会停下来咀嚼一番,乃至熟读成诵;在课后会主动阅读,会主动求知。大部分学生仍是在课堂上被动应付老师的提问,课后被动完成机械的练习,失去生机与活力的语文学习还是普遍的现象。

静心反思,其实我们的课堂教学难辞其咎,我们的教师很难坚持做到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意识地将这些优秀作品中的语言推至学生注意力的中心,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彩。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敏感地捕捉语文信息,自觉琢磨语言,怎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永远是语文教育的第一生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自觉关注语言,加强语文意识的培养呢?

一、品读赏析

语文教学始终主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完全寄希望于学生的感悟,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种混混沌沌的感觉状态中,收获自然甚微。“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章作者苦心孤诣地遣词造句,也需要教师有特别敏锐的语文意识去发现,去挖掘,去体味,然后才可以在课堂上润物无声地渗透给学生们。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预习时带问题读书应该训练成为学习语文新课的常规要求,教师的示范读应该成为每节课中必须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读前心有所思,心有所向。在学生潜心品读之后,教师有意识地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以及通过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互评互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这样课堂上就从多种角度强化学生语言意识,让学生触摸语言,走进文本,“听懂”文本到底在说些什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与活力。

二、探究感悟

语文的精彩妥贴,就是表达的字句应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使文章在遣词造句中表现出某种非同寻常的意义,具有非同一般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语言形式的问题。教师备课时就应该特别关注课文中的这些语言现象。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文中极富形象与丰富情感的词句,教师就应该多出示常规语序的句子,让学生在比较中去赏析、琢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探究,并在多种形式的引读中去体会情感,抒感,让学生与文本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同时,教师应广泛列举相仿句式,让学生们在新的语境中试试评析,给学生一个有效的触摸语言的空间。这样的引领多了,学生就会慢慢地形成阅读的敏感,在进行阅读时,就会自觉地对新的言语情境予以关注,静心地去细品慢嚼,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填补言语的空白。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再多些时间用于言语实践,从最根本字词开始,引导学生不断实践运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言语就丰富了,在这种严格的熏陶之下,学生自然会不断地思考字词是否准确、恰当,语言意识自然会不断增强,语文能力也就不断得以提高了!为其最终逐渐内化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提升积累

提起积累,教学中往往定位在四字词语或是成语上,对于每篇课文出现的生字新词,往往停留在要求书写正确的层次上,至于理解与运用,显然费心不多。因此,机械重复的抄写是语文学习陷入枯燥无味的深渊,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简单地停留在抄抄写写上,似乎学习语文就是如此,长此以往,如何提得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进一步说,积累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在写作中的有效运用。其实,学生的作文又不是四字成语的堆砌。这样的积累,又如何能真正丰富学生的语词库。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不仅要学生真正记住词语的意思,知道词语的感彩,更要让学生记住这个词语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教师在课堂中要毫不吝啬地花时间强化需积累的词句。特别是一字多义的情况,我们的教材中比比皆是,课后生字新词的造句应成为常规的作业,丰富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积累,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在课外阅读时,也要求学生能圈划好词佳句,安排生词好句交流活动,并且背记下来。对一些背记的内容,教师可有意识地进行系列性的安排,每学期分主题摘抄,而后按主题安排相似的小练笔,要求模仿言语的表达方式,架起阅读与表达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方法可依,有词句可用提高了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会极其敏锐地捕捉到文中的生词佳句,语汇丰富自然不在话下。只有这样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让这些需要积累的词语走进学生的心扉,做到“腹中有书”,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达到“器自华”。当学生写作时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积累才见真功夫。

一本本书,一篇篇课文,其实就像美妙的“语言大观园”,教师不需要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但需要不断点拨、引导,带领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观赏和探索语言中的一朵朵“奇葩”,让学生喜欢每一朵小花,会用身、用心、留心去采撷每一束花,摄取花中的营养,播撒情感的种子。在流连忘返中“无痕”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才是阅读教学应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