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延声——僻壤荒村画传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延声——僻壤荒村画传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祖国的田野山川,活跃着许多杰出的民间歌手、乐师、画工、舞者、戏人、武师、说书人、雕工塑手,黄土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被称为“活着的遗产、历史与活化石”。他们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然而,在泱泱大国的文化传承中,我们的史书很少记载这些手艺人。他们像大地上的野花那样不为人知晓。

自2011年始,曾创作史诗般国画巨作《魂系山河》的著名人物画家李延声,毅然走上了为传承人立像的创作之路。他风雨兼程,走村串巷,吸吮地气,捕捉灵感,写形写意写神。

1 春雨潇潇。李延声赴广东中山,在横门渔港见到了咸水歌国家级传承人吴志辉。

咸水歌发祥于地处珠江三角腹地的中山坦洲镇。这里曾经河道交错、水网纵横,是咸淡水交汇的中心地带。咸水歌正是当地渔民长期与大海咸水打交道,以方言演唱的渔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有千余年历史。它清晰地反映了岭南水乡民俗文化变迁的轨迹,动态地揭示了民间口头艺术的发展历程。

吴志辉15岁就能上台演唱咸水歌,至今传唱了近60年。说话间,吴志辉戴上圆顶宽沿的竹斗笠,腿脚灵便地坐定在一条借来的小渔船船头,李延声在渔港栈板上,铺开宣纸为他画像。画得差不多时,吴志辉便坐到船里,自由自在地边划桨边唱。他的歌声音调高昂、韵味浓郁、风格独特,很有感染力。十分有趣的是,渔船的女主人竟然能与他一唱一和,对歌酬答。唱花、唱月、唱情,咸水歌真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民间艺术。

2 夏日炎炎。李延声前往江西婺源秋口镇,沿着弯弯的田间小路,步入长径村,来到婺源傩舞国家级传承人程长庆老人家。

婺源傩舞是我国古代长江流域的一种舞蹈。表演时,舞者头戴木质假面具,手执刀斧、弓箭、木棍和羽毛等道具,或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比鬼蜮凶猛狰狞的傩神,跳着狂热的舞蹈驱鬼逐邪;或表现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得神气活现,饶有生活情趣,是古代文化、舞蹈艺术研究难得的活资料。

程长庆老人说,我一生就喜欢傩舞,跟着师傅学会了全套仪式。现在老了,跳不动了,就在村傩班里当艺术顾问,教年轻人跳。李延声为他画了像,他激动得捧在手里久久端详。

3 秋风瑟瑟。李延声又足踏四川汶川大地,见到了羌笛国家级传承人龚代仁老人。羌笛是四川阿坝地区羌族人民制作的竖吹乐器,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古诗云:“近世双笛从羌起。”羌笛声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历史文化除了靠口传心授外,羌笛也是其交流、传承的重要渠道。

76岁的龚代仁老人,脸色红润,底气很足。他吹的羌笛已不是以前哀婉的曲调,有一种昂扬的元素。是啊,大灾后的汶川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李延声兴致勃勃地接连为他画了两幅像,并代他在画旁分别写道:“羌笛心声,古韵幽然”;“羌笛何曾怨杨柳,春风吹生新汶川。”

4 冬雪茫茫。儿女让李延声到海南休养,他却驱车数百里深入黎寨,寻访黎族打柴舞国家级传承人黄家近老人。黎族打柴舞是黎家最原始、最古老的舞蹈之一,如今只有三亚崖城镇朗典村还保留着这种原汁原味的“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黄家近老人扎起织有黎锦吉祥图案的红头巾、红腰带,一脸喜气地让李延声为其画像。

短短一年多时间,李延声就情真意浓地用他高超而传神的毛笔速写功力,以独特的极传统又极现代的写意线条,清新爽健、充满抒写意味的画风,完成了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等10个方面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108位传承人的写真,成为有史以来画家笔下第一本以绘像方式为民间艺人树碑立传的画集。

李延声说:“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技艺和审美,更重要的是一代代先人们的生命情感,是生命相传的文化。因此,我还要继续为传承人画下去。”

送走龙年迎来蛇年。年已70高龄的李延声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