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等待”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等待”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课堂:老师,连续不断地发问,喋喋不休地讲述。学生,琅琅不息地读书,叽叽喳喳地交流。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却鲜有了学生凝神静默的时刻,鲜有了学生沉思冥想的时刻,真可谓“灵动”有余,而“沉静”不足。其实:有些课堂发问是有深度和难度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有些课文朗读讨论费时无效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默读冥想。不等学生看书,不待学生思考,就让他们读书、回答、讨论,无异于让无本之木长成参天大树,使无源之水汇成浩荡江河,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我们的语文教师不应在课堂上过于轰轰烈烈、操之过急,越俎代庖,使课堂教学失之浮躁。阅读是需要思考的,思考是需要时间的,需要等待的。音乐注重讲究艺术,语文也注重讲究艺术。艺术间的规律是相通的,“等待”就是一种艺术。

我斗胆向我们的同仁们进一言:老师在课堂上不妨请慢些走,再慢些走。“一慢”表面好像是拖沓,其实本质是等待,积蓄能量,等待喷发。等待是学生语言、思维、精神蜕变的过程。等待,也许会让眼前一亮。等待之后,可能是一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语文教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等待!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该等待时就等待”。使课堂在等待中真实,因等待而精彩。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在何时情形运用这些“等待”呢?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体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学生默读之时――等待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现教师总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齐读、大声读,再讨论,而让学生静心默读的时间却非常少,甚至一堂课下来,学生完全没有默读的机会,这样的一堂课看似十分活跃,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就会发现表面活跃的气氛下:掩藏着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动起来的课堂中为何这样?是老师忽视了教学中的“静――等待”,没有了动静的结合,没有老师在课堂上的静心等待,没有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静心默读,没有给予学生一个安静的环境、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的心灵怎会与作品很好地发生撞击呢?他们的思维怎会跨跃时空与作者很好的对话呢?学语文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需要学生与作品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时代的对话。假若老师留给学生一个静的空间,一个等待的空间,去默读、去回想。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观察到你的学生或是颔首点头,或是浅笑低吟,或是心潮澎湃,可以|兑他们真地悟出了东西,真地读懂了文章。这就是静心默读之美,这就是等待之美,我们语文教师何尝不愿看到这一幕!

二、“不愤”“不悱”之时――等待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体会。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大多没有反应,静寂无声,教师就有点惶恐,以为是教学上的失败。因此,为了避开这样的冷场出现,很多教师要么充分利用自己主导的角色,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解、剖析,换一种方式重新提问,再进行教学,还自认为是“教学机智”。要么,急不可耐点一两个自认为能回答的学生,立马交流,还不时加以引导、点拨,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实际上,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大可不必心慌,不妨有几分淡定的气质,须知这正是学生“不愤”、“不悱”之时,也就是学生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从而着急,郁闷乃至悲苦的时候,此时,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让他们有足够时间潜心阅读并深入思考,学生触摸文本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去设身处地的想象,去细心体会揣摩。表面上鸦雀无声地教室,实则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长达几分钟的静心思考,看似因教学流程的停滞而显得死气沉沉,实则涌动着思辨的激流。等了一会儿大珠小珠落玉盘――高潮来了。

三、学生争执之时――等待

新课程改革呼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珍惜他们独特地感受和体验。在这样的理念之下,课堂已经不属于教师独占鳌头的舞台,学生也不属于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现在的课堂,比以前更有活力了,比以前更注重频繁沟通了,比以前更体现师生平等了,比以前更有民主气氛了。可是学生的小脑筋偶尔也会蹦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想法,扰乱正常的教学进程。出现的这种“扰乱”往往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超老师预先设计的课堂内容。当然,我们的“乱”是指有度的,并不等同于钻牛角尖,哗众取宠。要是出现了这出乎意料的“乱”时,我们的老师是立即喊停:“这跟我们的这常课没有关系。”还是“这个问题我们放到课后来解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课外书,然后来告诉大家,”或更是……我认为此时我们的老师需要等待,耐心等待,要静下心来,看到这“乱”中的闪光点,不要为了赶进度或为了做秀去抹杀了它,须知“真理往往是越辩越明的”。此时老师应该等待讨论者辩论,促使他们进行语言的交锋,引发思想的碰撞,直到争论的结果已经水落石出,或者呼之欲出了,老师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供学生探讨。当然这里老师的等待不是让学生尽情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放弃了或找不回教育的权利。教师摆正位置了,学生进行有效了。那么这种讨论的过程是非常诱人的,会令教师醉情陶陶,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的严密性、条理性都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等待”即解决了“乱”,又发展了学生能力,真是一箭双雕啊!所以在碰到课堂意想不到的“乱”时,教师应学会等待,在等待中静下心来,才能性地审视,妥善地处理一些教学的意外,使“课堂的生成成为教学服务的亮点”。等待既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又充分发挥了老师的引导者的作用,使课堂以一个优美的弧线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上来。所以此时的等待就是教会教师做一位有教学智慧的老师。

四、小荷才露之时――等待

语文课堂中的回答、朗读、汇报表演等是多方面的,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也是学生内化后的外在表现。语文的乐趣有时就在此处传染给了他们。而等待给了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

语文学习要想解丌回答者的“智囊”,老师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美国教育研究者认为的: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应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其中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等待足够的时间,静心倾听后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需要耐心等待,切不可要求快人快语。学生在有了深度的思考和诗意的想象后,还需要通过合理的语占组织,才能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语言的构思与整理哪怕是课堂上的口语回答,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所以教师的耐心等待便显得尤为重要。假若学生的回答还不够流畅,教师也要耐心听答,不宜追问,使学生心情更加紧张;假若学生答不上,支支吾吾,或答非所问,教师也不能冷淡、皱眉,不耐烦甚至斥责,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是很乐意耐着性子等学生说完,也许稍微的忍耐,也许片刻的等待,学生的精彩回答就会浮出水面,呈现在课堂上,有时甚至会成为经典。所以教师除了扶持和引导,就是等待。确实,你给学生多大空间,他们就有多大潜能,等待是一种信任。同样诸如平时课本剧的表演等亦是如此。

总之,等待是智慧的,智慧的等待是美好的,愿它是一种期待,期待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深入思考,相互启发,畅所欲言;是一种保护,在保护中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是一种赏识,一个不经的赞许的眼神,一脸灿烂的笑意,一段赏识的话语都会令学生怦然心动,使学生陡增自信。等待更是艺术的,艺术的等待是需要精心的,它需要教师的有效地提问,恰当地评价,适时地点拨,精心地铺设,真诚地鼓励,这门艺术掌握好了,灵活运用好了,那么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肯定能创造出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和谐生辉的亮丽课堂,于等待中抵达一个圆融的真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