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正确解读“整体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正确解读“整体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就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节内容别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要求是针对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把一篇作品用“手术解剖式”的繁琐分析致使作品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是对“以教师分析为主体”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的纠正,从而使语文教学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良好语感的培养与整体感悟能力的提高为要旨的正确道路上来。

新课标这一理念的出台,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同,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之。时下又正值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普遍推广,而多媒体的大容量、广延伸,能够为“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整体感知”提供好的平台,于是在一线教学中有很多多媒体语文课便将课堂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大量精美图片与影音文件的展示上,想借此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绝大多数语文课堂上得只在乎学生的“整体感悟”,缺少扎扎实实从语言文本的领悟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语言能力的环节与过程,教学过程“浮光掠影”,丢失了语文教学应着重文本解读与语言训练的“根基”。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贯彻了新课标“重整体感悟”的理念,实则为“舍本逐末”,非常有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是语文教师以成人的眼光、阅历、感知能力去认同学生,而不能正确认知学生的年龄阅历特征。自以为精心选取几幅精美的图片、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给学生一渲染,就能将学生带至文本的境地,令学生“情感激荡”,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文章,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殊不知,学生的领悟能力存在差异,仅凭一些图片与声音,他们真正的阅读体验可能还调动不起来,更主要的应该是对文本的“精雕细琢”,在和文本的深入对话中逐步走进文本内核,感知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二是教师自身的言语敏感力欠缺,所以课堂只能重整体感悟的“面”而轻字斟句酌文本分析的“点”。《湖南教育》刊发过一篇关于锤炼语言的论文《作文中炼字:儿童言语的生长力》,文中教师引导学生字斟句酌、掂量比较、涵咏把玩语言能力真叫人叹服。可惜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身就缺失这种言语素养,又怎能指望他们引领学生去仔细琢磨文本?很多教师借“整体感悟”之名仅仅纠缠于“整体情感是怎样的”、“文章结构怎样、写作手法如何”之中,而很难对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的妙用分析却美其名曰“重整体感悟、忌条分缕析”。

三是个别教师为自己的“轻松”教学、不负责任的惰性教学找冠冕堂皇的藉口。特别是时下的文言文教学,受时下文言文教学“读读背背,了解大意”就行了的大舆论影响,大量的文言课堂仅停留在“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背诵文章”的层面上,而很难见到全国著名教师余映潮先生《记承天寺夜游》那样精彩的课堂了。余先生紧扣“《记承天寺夜游》是文言中的神品”这一教学中心,将文章短短七句话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给它作了几种分层,从这些不同的分层方法中,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起、承、转、合等等这些文章技法,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因此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以上三种语文课堂教学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由于只顾及所谓的“整体感悟”,将会导致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解读能力退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减弱,语言表述能力、写作能力都将弱化。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还是需要条分缕析的”,哪怕有时会把文本弄得“支离破碎”,某种程度上,“支离破碎”得怎么样,是一种艺术,一种教学的创意。语文教学要重视“整体感悟”,更应该注重对文字本身的“精雕细琢”,对文字本身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