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模式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模式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脱媒程度已进一步提高,个人和企业融资也由间接融资为主慢慢向直接融资大比例偏转。对商业银行来说,金融脱媒增加了其对资金来源的压力,也大大压缩了传统以利差为主的盈利空间。所以,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模式,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拓展表外业务,加大网上银行投入,以弥补传统业务现实发展的不足。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模式

一、金融脱媒的基本概念

(一)金融脱媒的定义

国际上,米什金指出金融脱媒现象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是因当时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从银行流向具有更高收益的证券市场的现象。赫斯特认为金融脱媒是借款人和贷款人不通过中介直接进行交易的形式。国内,唐旭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金融脱媒进行了定义:他认为狭义的金融脱媒是指在存款利率管制下,存款资金从银行流向收益率更高的货币市场。广义的金融脱媒不仅是指资金流向高收益市场,还指在不通过金融中介的情况下,企业利用直接发债的方式进行融资的行为。

(二)我国金融脱媒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推出,交易方式也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也大大创新,这为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双方进行直接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此外是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施行,导致银行存款也存在了风险,个人和企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具有更高收益的产品中去。另外还有就是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表示在发展直接投融资战略,获得资本市场化带来的好处时应接受金融脱媒这一必然发展现象。

二、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随着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收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依靠存贷差的盈利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资金来源说,由于银行存款利率远远低于资本市场上的利率,以及投资者投资理念和风险偏好的改变,导致大量存款资金流入到证券市场。从资金运用来说,商业银行除了传统存贷款业务和部分中间业务,想要开拓新的业务也是困难重重。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倾向于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投融资,使银行的存贷款份额在市场上都被大大压缩了。央行数据显示,2002年,人民币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的91.86%,2013年降到最低点51.43%,2015年占比为73.1%,整个下降趋势明显。

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最大的挑战是企业机构业务。例如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很大的打击了银行的贷款业务,融资券实行备案制,准入门槛低,发行速度快,融资成本低,对大中型企业有很大吸引力。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分流了银行相当大一部分的优质企业信贷业务。虽然银行贷款被分流,但因为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回流,银行存款可能不减反增,这将导致银行存贷差利润缩小甚至存在巨大的存差。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原有的依靠大中型企业贷款获得利息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金融脱媒迫使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银行对信贷资产的重新布局分配需要投入成本,新业务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增加了商业银行各方面的风险,对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显现不足。金融脱媒导致银行失去了很多优质客户,为了提高资产规模,银行开始开发非优质客户,这就增加了银行整体的风险水平。此外,银行为了维持利润的增长,又会试图推出新的业务模式和创新产品,有时甚至因为竞争的压力选择高风险的客户和产品。总之,在金融脱媒的压力下,商业银行会调高风险偏好,客户定位由低风险、低收益的优质客户转移为相对高风险、高收益客户。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定价管理方面尤为明显。

三、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模式转变

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转变战略发展模式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则需开始思考转变战略发展模式在保证银行在金融市场地位的同时增加自身盈利能力。

由传统的以存贷息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向注重发展中间业务转变。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清算业务必然会增加,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证券公司提供清算服务。银行还可以大力发展咨询类业务。金融投资产品种类繁多,企业需要更专业的资产管理和运作,银行可以借此需求点为其提供专业资产管理服务。还可以大力发展理财等优势业务,在股市惨淡和房地产投资低靡的经济环境下,人们会更青睐于投资银行理财这样兼具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产品。另外理财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这对于银行未来开展投行业务有着重要意义。

完善存贷款定价机制。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因此,银行应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资金规模、资产结构、资金需求、信贷结构和存款来源等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增加对市场利率的敏感度。健全改善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优化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设立有效的利率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重大风险应急机制,加强对利率风险敞口的准确估值,适度开发利率衍生产品业务。

加大网络技术开发投入,创新网上银行和电子银行业务。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网上银行,网上银行不仅能降低人工和场地成本,也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机构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很低,很大一部分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途径进行流通。所以,银行不能仅仅依靠实体的营业网点来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竞争,而要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建立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网上银行,这是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趋势的一大武器。(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扬.脱媒: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新金融,2007(11).

[2]陈刚,郑良琳.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探析[J].上海金融,2012(11).

[3]唐旭.金融脱媒与多层次金融市场[J].2006(11).

[4]巴曙松,陈华良,李晶.“脱媒”一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2-16.

[5]麻力华.金融脱媒及其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4.

[6]傅程远.中国金融脱媒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7]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管理,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