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考数学模拟练习题的评讲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考数学模拟练习题的评讲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考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演的一曲“对”“错”交响曲、一场“快”“慢”竞技赛. 为了“又对有快”,乃至“对快好省”地赢得这场比赛,高考前要历经多次的模拟练习,以减少考场上的失误.每次模拟练习后又要进行认真的试卷评讲,评讲的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结合一些具体例子,就高考数学模拟练习题的评讲方法做一些探究.

关键词:模拟;练习;评讲方法

[?] 审题评讲

审题评讲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审题审什么?怎么审?

审题审什么?主要有下列三个要点:(1)弄清题目的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2)弄清题目的结论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3)弄清题目和结论有哪些数学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审题怎么审?主要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步骤:(1)读题――弄清字面含义;(2)理解――弄清数学含义;(3)表征――识别题目类型;(4)深化――接近深层结构.

例1 (2011年高考数学重庆文科卷)若实数a,b,c满足2a+2b=2a+b(*),2a+2b+2c=2a+b+c(**),则c的最大值是______.

分析:问1: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

答:条件是两个等式,等式(*)含a,b;等式(**)含a,b,c.

问2:结论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

答:结论是求c的最大值;它可以是c的不等式,或是函数的最值.

问3:条件和结论有哪些数学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答:通过理解条件和结论,我们的脑子呈现这样的数学结构:等式(**)提供关于c的表达式,再结合条件(*),求出c的最大值.

明确了上面的三个问题后,易得本题的解题策略:(1)解题方向――化归为函数求最值;(2)解题方法――求出函数的表达式和定义域,然后用不等式法或求导法求最值;(3)解题操作――由2a+b=2a+2b≥2・=2+1,得a+b≥2. 由题设2c==1+≤1+=,所以c≤log2=2-log23.

[?] 鉴错评讲

解题中的“对”往往出奇的相似,而解题中的“错”却各有各的不同,若模拟练习时出现一定数量“同样的错”,则不容教师小觑,因为其背后可能潜伏着学生“思维的某种错误的默契”.

例2 已知函数f(x)=x2+1,x≥0,

1,xf(2x)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这是某次模拟练习中的一道题,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发现不少学生得出了 0≤x≤-1的错误答案,这不免引起了笔者的警觉. 如何揭示和剖析隐藏在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呢?“解铃还需系铃人”,笔者采用让学生“鉴赏错解”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情境回放:

教师:这次考试学生1、学生2取得了好成绩,下面让我们一起“鉴赏”他们对这道题的解答,现在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学生1:先画出函数草图(图略),由图象知当x≥0时,f(x)单调递增,所以要使f(1-x2)>f(2x)成立,必须1-x2>2x≥0,解得0≤x

学生2:分段讨论,当x≥0时,1-x2>2x≥0,得0≤x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他们得出“相同的答案”,与之答案相同的学生不禁喜笑颜开(以为自己也答对了),但教室内出现更多不敢苟同的声音,课堂内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在学生“共同鉴赏、自发讨论、深入思考、合作交流、同伴互助”中,大家很自然地找到了错误答案的症结所在. 原来学生1忽略了2x还可以小于零的情况;而学生2只按照分段函数的两段讨论,忽略了两个数分别位居不同两段的情况,还可以有1-x2>0,

2x2x,

1-x2>0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1

[?] 书写评讲

克服解题中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是提高得分的有效手段. 有人建议把数学解答题的解题过程写成诗行短语形式,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3 设函数f(x)=ln(2x+3)+x2.

(1)讨论f(x)的单调性;

(2)求f(x)在区间

-,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本题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涉及两个考点: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函数的最值. 本题满分13分,第1问6分,第2问7分. 13分的意思是答案细分之后,原则上有13个得分点. 13个得分点对应着答案分解后的13个要点,这13个要点就是本题的13个答点.

答点分析:易得f(x)的定义域为

-,+∞;(答点1)

f ′(x)=+2x==;(答点2)

令f ′(x)=0,得x1=-1,x2=-;(答点3)

当-

当-1

当x>-时,f ′(x)>0. (补充说明)

因此,f(x)分别在区间

-,-1与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

-上单调递减. (答点6)

在阅卷现场,阅卷人的实际操作是:拿着(几个)答点在考生的答案上先找相关的句段,在相关的句段中,目光聚焦在“把关”的数字、符号和结论上.

为了使阅卷人能迅速清楚地看到答点,建议数学答案的行文写成“诗行短语”,不要写成大块的“散文段落”.

“诗行短语”容易显示“答点”,而“散文大段”容易“淹没”答点.

如果一行短语含一个“答点”,阅卷人能一眼看清他所关心的几个“答点”是否到位,这时,你的短语行数就是他应该给你的分数.

诗行短语需要锤炼. 这虽然应该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但是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逻辑知识有限等,成为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只要评讲到位,模拟练习阶段纠正也是有效的. 笔者的做法是,将学生的典型答案通过实物投影放在大屏幕上,由学生点评,然后再梳理自己的答案或者像语文教师讲评作文一样,学生互评,效果也很好.

[?] 流程评讲

数学解题的基本模式是“观察――联想――变换”,只要我们善于逐句解读,翻译转换数学求解的过程便是一个不断的观察、联想、变换的和谐、流畅的过程,一旦明白了这一流程,那么数学解题便恰似山涧清泉,叮叮咚咚,自然流淌,流向远方,显得那么轻松而自如.

例4 若直线+=1通过点M(cosα,sinα),则( )

A. a2+b2≤1 B. a2+b2≥1

C. +≤1 D. +≥1

这是一道选择题,当然可以用“特殊值法”排除求解. 现在我们用求解的方式来直接推算结论,发现其过程是那样的自然与流畅.

流程1:由已知得+=1,即cosα+sinα=1. 于是自然“联想”到三角函数中的辅助角公式,有・sin(α+β)=1?

sin(α+β)

=≤1?+≥1,非常自然而顺利地寻找到答案D.

流程2:由cos2α+sin2α=1,知点M(cosα,sinα)在单位圆x2+y2=1上,则直线+=1与单位圆x2+y2=1有公共点,于是自然联想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的有关重要性质与结论,知道圆心O(0,0)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圆的半径,即有≤1?+≥1,也快速寻找到答案D.

流程3:观察四个结论的右边都是1,而已知条件右边也是1,联想到我们有“1的变换”技巧,最简单的便是利用“1=1”进行变换,于是又得到如下的求解过程:

联想到柯西不等式,便有1=

+2≤(cos2α+sin2α)

+

=+,非常容易地寻找到答案D.

[?] 形质评讲

数学中有不少问题“形似质异”,由于对题型“面熟”,学生在考试紧张的环境下,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混淆,从而造成解题失误. 试卷评讲时,如果能对这种“形似质异”的题目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对照、类比与辨析,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而且能加深学生对问题中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 高考模拟练习题改编

情形1:形似相似,本质不同.

(1)已知A=

x

>1,x∈R

,B={x

y=},则A∩B=______.

(2)已知A=

x

>1,x∈R

,B={y

y=},则A∩B=______.

(3)已知A=

x

>1,x∈R

,B={(x,y)

y=},则A∩B=______.

情形2:具有共性,个性不同

(1)在等比数列{an}中,a2=1,a8=9,则a5=________.

(2)等比数列{an}中,a2=1,a10=9,则a6=________.

情形3:细微差别,方法不同

(1)f(x)=x2-x+a,g(x)=x3-2x2+1,若任意x∈[-2,2],都有f(x)≤g(x)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2)f(x)=x2-x+a,g(x)=x3-2x2+1,若对任意的x1,x2∈[-2,2],都有f(x1)≤g(x2)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 类比评讲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数学中有些知识模块是相近的,可谓“同类不同形”,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圆与圆锥曲线,等等. 因此,在评讲高考模拟练习题时,教师可以把某些题目进行适度的类比.

例6 (2009年高考数学北京文科卷)设D是正P1P2P3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点P0是P1P2P3的中心. 若集合S={P

P∈D,

PP0

PPi

,i=1,2,3},则集合S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A. 三角形区域 B. 四边形区域

C. 五边形区域 D. 六边形区域

类比题:设D是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P1P2P3P4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点P0是正四面体P1P2P3P4的中心,若集合S={P

P∈D,

PP0

PPi

,i=1,2,3},则集合S表示的区域体积是________.

此题类比的主要策略是“升维”,即把原有的二维问题类比到三维问题,变“平面区域”为“空间区域”. 另外把解题要求从“定性”变为“定量”,不仅要研究动点P的运动轨迹,而且还要计算该轨迹表示空间区域的体积.

[?] 拓展评讲

在讲评模拟练习题时,如果能把得分情况不太理想的试题通过拓展的方式编拟出一个新题,供学生训练,那么肯定会有利于提高讲评质量.

例7 (原题)(2003年高考数学江苏卷)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λ

+,λ∈[0,+∞],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新题)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λ

+,λ∈[0,+∞],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________. (选填外心、内心、重心、垂心)

原题侧重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加减法及共线定理,新题在原题的基础上融合了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以熟悉的背景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

总之,高考数学模拟练习题的评讲方法多种多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发挥出好效果的,那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