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夏尊与爱的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尊与爱的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一生中有22年担任过教师。他除了当教师,还协助同人经亨颐、匡互生创办了两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江湾的立达学园。在实践中,他与同人一起探索并形成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夏尊教育理念的基础,包含了人本主义的观念,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六育并重。他提出“教育要以人为背景”,强调学校应以学生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在具体的教育中,要德、智、体、美、群、劳“六育”并举。他引用卢梭的话“不管学生将来入何等职业,先使他成为一个人”。因此需把劳心与劳力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高尚品德、丰富的科学知识并具备劳动技能和良好体魄的人。

六育中的“群”育,是重视学生的社会活动,接受或参加社会教育。夏尊一向重视的“劳”育,终于在立达学园得以实施。1929年,立达设立了农村教育课,提倡勤工俭学,学校农场规模很大,师生耕地、种菜和花卉,还养鱼、养鸡、养蜂。他早年“自耕自食”的愿望在立达得到了尝试。可贵的是,立达所提倡的劳动,并不是单纯为了劳动,而是为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并在劳动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关键还是为了育人。

注重人格感化的爱的教育

挚诚、挚爱与人格感化是夏尊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第一要求,可称其为爱的教育,这是他对学生的一贯态度。当年他在浙一师任“舍监”,负责管理学生的食宿等日常生活,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感化学生,被他的学生丰子恺称为“妈妈的教育”。春晖时期,他在从日译本翻译的意大利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一书中,更彰显了爱是教育的灵魂。他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他数十年身体力行追求爱的教育,不是溺爱,而是在严格要求下,用全身心培养学生早日成才的爱。他主张人格教育同时兼有“法”的约束。他还告诫:“同是一句话,因说话者人格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教育者必须有相当的人格,被教育者方能心悦诚服,只靠规则是靠不住的。他所指的“相当的人格”应理解为高尚的品格和文化修养。

使学生养成“实力”

夏尊在他与中学教育结缘的一生中,主张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实力”,是他始终恪守的信条。他认为这些“实力”“是普通一般人身心上的能力。例如健康力、想象力、判断力、记忆力、思考力、忍耐力、鉴赏力、道德力、读书力、发表力、社交力等”,“这些能力,虽很空洞,很抽象,却是人生一切事业的基础”,“所谓教育,就是能力给予的设计。学校就是为实行这设计而特造的人为的环境”,“中学的性质,是借了教材给予能力的”(《受教育与受教材》)。学生在学校应受教育而不是受教材,是夏尊教育思想的重要一环,他所列举的诸能力,是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夏尊为我们留下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他担任开明书店总编辑后,不断对教育、教学的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并且成果卓著。他与同人创办的《中学生》杂志,合编的《开明国文讲义》,与亲家叶圣陶合著的《文心》,教材《国文百八课》等教育影响了几代人。他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一生,被几代中学生视为良师益友,然而他长期生活窘迫,尤其抗战期间,每天只能吃上扁担饭(一天两餐)。他的两个孙子都因交不起学费,在上初中时,就过早地去钱庄当学徒。

但他不是没有机会“富贵”,1943年12月15日夜,他被日本宪兵司令部抓走,日寇想利用他的名望为日本人效力。日寇知道他会日语,审讯时逼迫他用日语回答,夏尊说:“我是中国人,我说中国话。”面对日寇的威胁利诱,他坚贞自守,大义凛然,毅然拒绝。后经好友内山完造多方奔走营救,才得以获释。

1946年4月23日,夏尊在忧愤中病逝于上海。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悼念,肯定他“数十年来,努力于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曾建树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逝世“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中国民主阵营的一大损失,中国人民的一大损失”。(摘自《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