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涉及气压变化的若干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涉及气压变化的若干化学实验”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思路和“随开随关”气体发生装置的原理;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做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对“随开随关”气体发生装置创新设计,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或新实验中解决化学问题,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在平等的师生互动中创设了三维目标整体达成的有效实验复习课堂。

关键词:气压变化;化学实验;教学案例;复习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6-008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案例背景

有些教师复习实验时无“实验”,只是对教材实验逐一讲解,同时进行较多的实验专项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背诵实验、害怕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提高复习课效率,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情,作者设计了“涉及气压变化若干化学实验”这一实验专题复习课,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以已有的气体压强有关知识为主线归纳、探究、创新和运用,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说出气压变化导致的实验现象,能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能归纳出检查简单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思路并学会实验操作,能归纳出“随开随关”气体发生装置的原理并能设计出“随开随关”气体发生装置;通过解释和设计“喷泉”实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或新实验中解决化学问题。通过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二、情景描述及评析

1. 积极思考,善归纳

师生共析:学生吹气球,教师在装有稀盐酸的可乐瓶上套一个装有小苏打的气球,两种药品混合后气球鼓起。做完这两个实验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很快领会了本节课的主线——气压变化。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涉及气压变化的若干化学实验”。

师板书:涉及气压变化的若干化学实验

师:某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归纳出下列实验存在明显的气压变化,你觉得他的归纳对吗?

生:图3实验中没有明显的气压变化。

师:下列实验按照最终装置内气压变大或变小,可以分为两类,如何分类?为什么?

生1:图5、图6实验最终装置内压强变小。图5实验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气体减少导致气压变小,图6实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气体减少导致气压变小。

生2:图4、图7实验最终装置内压强变大。图4实验是温度升高导致气压变大,图7实验是因为产生氢气,气体增多导致气压变大。

师:回忆、比较上述实验的实验现象,你能总结出气压变化而引起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般朝着气压“大”还是“小”的方向?

生:朝着气压小的方向。

师:向图8长颈漏斗中注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后继续注水,出现图9现象。从图8到图9的过程中,锥形瓶中的气压如何变化呢?

生:气压变大了。

师:什么原因让注水后图9装置内的气压变大了呢?

生:注水导致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变小,从而导致气压变大了。

师:分析以上实验,你能总结出影响气压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吗?

生:影响气压变化的因素有:温度、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量。

(评析:首先通过吹气球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联想与压强有关的化学问题,然后设置阶梯性的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因素有温度、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量,为学生在新情境下设计实验、解决实验问题奠定了基础。)

2. 动手实验,乐探究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10、图11两种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具体操作。

师: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第一步都是将管口“封住”,为什么?

生:形成密封装置体系。

师:比较两种操作方法,“手握”和“注水”分别改变了装置内什么?

生1:“手握”改变了装置内的温度。

生2:“注水”改变了装置内气体的体积。

师:最终都是改变了什么呢?

生:改变了装置内的气压。

师:通过刚才的对比、分析,请总结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思路。

生:(1)使装置密封;(2)改变密封装置中的气压;(3)观察因气压改变而产生的现象。

师:刚才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同学们良好的思维能力,下面有个机会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干燥管(如图12)在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在使用前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实验篮中的仪器(止水夹、注射器和装满水的烧杯),你能找出多少种图12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边动手实验边思考。

生:相互合作,积极思考,动手实验,填写报告。

师:你们找到多少种方法呢?

生1(边做边讲):塞紧橡皮塞,将干燥管末端浸没水中,打开止水夹缓缓抽气,使干燥管上升一段水柱,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液面高于烧杯内液面,夹住止水夹,从水中提起干燥管,水不能滴下,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生2(边做边讲):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干燥管部分伸入盛水的烧杯中,干燥管内液面低于烧杯内液面,且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生3(边做边讲):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干燥管末端浸没在水中,用手捂住干燥管,如果干燥管末端产生气泡,松开手,水又进入干燥管一段距离且一段时间保持不变,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生4(边做边讲):塞紧橡皮塞,将干燥管末端浸没水中,打开止水夹缓缓抽气,使干燥管上升一段水柱,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液面高于烧杯内液面,且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生5(边做边讲):塞紧橡皮塞,将干燥管末端浸没在水中,打开止水夹缓缓充气,干燥管内液面下降,过一会儿干燥管末端又产生气泡,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评析:首先通过两种典型实验装置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思路。然后设计了开放性学生实验“检查图12装置的气密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检查图12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根据自己不同的发现一起交流、反思,得出相应的正确结论。学生亲自实践体验,既加深了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得到很多课本和试题上无法得到的知识。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了快乐的课堂气氛,使问题在愉悦中得以顺利解决,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3. 勇于设计,敢创新

师:请看图13装置,在烧杯中装入稀盐酸,干燥管底部放上铜网,铜网上放上大理石,该装置有何用途?

生:可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师:该装置在制取气体时有何优点?

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师:演示图14~17装置的flas。

生:观看动画,积极思考。

师:这几种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的原理相同吗?

生:不同,图17没有利用气压的变化。

师:其余装置是如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

师生共析:归纳出“随开随关”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原理是利用装置内气压的变化,使反应物接触或分离。

师:利用下列仪器或用品,你能组装一套“随开随关”的气体发生装置吗?请把你的创意画在学案的虚线范围内。

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设计装置。

师:请一位设计好装置的同学,上讲台利用flas向大家展示他的创新设计。

生:走上讲台,在flas上拖动上述仪器,组装出如图19的实验装置。

师:请为大家解释一下,如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生:烧杯中放入稀盐酸,固体药品放在铜块上。打开止水夹,盐酸进入玻璃管和锌粒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弹簧夹,管内气压变大,盐酸被压回到烧杯中和锌粒分离,反应停止。

师:大家说,他的创意怎么样?

生(鼓掌):非常有创意。

(评析:通过在图13装置中加入大理石和盐酸,引导学生推理出该装置的优点,很自然地过渡到探究“随开随关”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原理,教师通过对图14~17装置的Flas演示,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学生顺利归纳出伴随气压变化的“随开随关”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共同原理。最后设计一个“随开随关”的气体发生创新实验装置,由一位学生到讲台在flas上拖动搭建该装置后表达出来,其余学生在学案上画。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创设问题情境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敢于设计,勇于创新。)

4. 综合考虑,会运用

师投影:已知常温下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够溶解700体积的氨气(NH3)。

师:按图20装置演示“喷泉”实验。

生:看到红色喷泉,惊呼,鼓掌!

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奇妙的现象呢?谁能解释一下。

生:氨气溶于水中,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中。

师:若将氨气换成我们较熟悉的二氧化碳如图21,难以形成喷泉,试分析其原因(已知:常温下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够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果要使该装置也能形成喷泉(在不改变气体成分的前提下),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

生:水溶解的二氧化碳较少,产生的压强差不足以形成“喷泉”,应该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换成浓氢氧化钠溶液。

师:若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实验、形成喷泉?装置如图22所示。

师生共析:可以用热毛巾或冰袋“捂住”烧瓶,引发实验。

师生共振: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以气压改变为主线,归纳解决化学实验中有关问题的方法,今天的作业是查阅你的文本资料或上网收索,归纳其它和气压改变相关的化学实验问题,下一节课来交流。

(评析:教师首先用图20装置成功演示了美丽的喷泉实验,学生的惊呼声、掌声显示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然后教师又依托图21、图22实验,设置思维层次逐渐提高的问题,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反思

1. 平等交流,主动学习

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吹气球、喷泉实验等趣味演示实验和检查“干燥管”装置气密性的学生分组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踊跃发言、惊呼、鼓掌,气氛热烈,学习主动性很强。

2. 精心设计,有效达成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检查简单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思路和“随开随关”气体发生装置的原理,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创新实验和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或新实验中解决化学问题等,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3. 关注差异,全体发展

在做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设计“随开随关”气体发生装置以及没有胶头滴管怎样引发喷泉等教学环节中,个别基础较弱的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注,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