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早期阅读的眼动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利用眼动记录方法研究幼儿在早期阅读图画书过程中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些研究通过控制幼儿年龄、阅读方式、材料难度等自变量,记录眼动数据并进行比对,得出能够说明幼儿阅读特点的客观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眼动记录 早期阅读
一、引言
早期阅读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早期教育界日益受到重视的教育思潮。早期阅读的基本观念,是提倡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口语与书面语言并存的丰富语言环境,通过科学的、专业的教学策略帮助儿童获得口语词汇、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对语音的敏感性、对文字的敏感性以及有关母语文字的知识。大量研究业已证明,当儿童拥有高质量的语言和丰富的读写信息环境时,他们将通过这样的认知学习机会获得有利于学前阶段和后期阅读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早期阅读为儿童提供了获取丰富语言知识的途径,有关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的研究,近年来持续受到学界的关注。
研究幼儿早期阅读主要以图画书为阅读材料,在控制材料难度情况下,采用分享阅读和自主阅读两种模式,考察儿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情况。由于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限制,传统的研究方法一般难以了解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加工阅读材料,只能借助阅读后儿童的理解情况分析阅读过程。近年来,借助眼动记录这种即时、客观的方法分析儿童阅读过程,为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二、眼动方法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有关阅读中眼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学者Lamare和Jaral以及Heuy的工作。此后,人们试图通过研究眼动中注视点的顺序和眼跳动来了解阅读背后的知觉过程。近20多年,由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眼动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尝试把眼动作为人阅读过程的指示器,重视眼动与认知加工之间的关系。眼动记录是一种比较自然、干扰较小的过程,与心理学中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因而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
心理学家利用眼动参数来反映认知加工的过程。如:第一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眼跳距离、回视频率等。各种分析指标要根据实验研究的不同要求来选择。一些研究者分析阅读中的眼动过程时会同时分析多种指标,以得出一个对阅读过程一致的解释结果。这也是分析眼动数据时有效的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眼动仪技术的发展,一些基于视频技术的眼动设备使得追踪眼动的方法变得更加友好了,具体表现在校准程序更容易,侵入性更小,并且对头部的活动的敏感性也降低了。例如Tobii眼动仪系统或者最新的EyeLink1000桌面系统就不需要儿童带任何头带,头部可以自由移动,这样儿童不会受头带、追踪设备的干扰,可以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图画书的阅读。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眼动记录方法越来越多的用于儿童早期阅读的研究中。
使用眼动记录方法研究幼儿的阅读过程,实现了客观测量,通过眼动指标的比对可以发现阅读者的兴趣偏好,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阅读习惯。使用此方法研究阅读过程,通过测量数据反映阅读者的认知过程,最大限度的减少来自主式的干扰,实现研究结果“生态化”。
三、早期阅读的眼动研究
(一)注视时间研究。
研究者发现,不论是在独自阅读的情境中还是亲子阅读的情境中,3-6岁的学前儿童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图画信息,很少会关注文字信息。观看图画过程,单个页面单个注视点的平均注视时间为300-500毫秒。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 Mary Ann EvanS和蒙克顿大学的JeanSaint-Aubin对5个4到5岁的法语儿童在亲子阅读的情境中,阅读5本不同文字编排方式的图画书时的眼动轨迹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论图画书的图文编排方式如何,孩子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几乎不看文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5个孩子平均花了10分钟注视图画区域,但是注视文字区域的时间仅为22秒。图画区域和文字区域的注视时间长度为27:1。没有一个孩子特别关注首字母是大写的单词,对于首字母是放大的单词也只有个别孩子在个别页面上看过。
近年来多位国内学者对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进行了初步的眼动研究,考察儿童的年龄是从2岁到6岁。考察内容是儿童在某种阅读方式下(自主或者伴读)的阅读特点,研究结果发现,不论何种阅读方式,儿童更多注视图画而非文字,阅读文字时间占整个阅读时间6%左右,即使文字经特殊标注或处理。
(二)阅读过程的注视点变化特征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在阅读图文结合的材料时,都会对图画进行特别关注,但是这种注视并非盲目,而是和个人兴趣及阅读偏好有关。这种特征不仅出现在成人阅读者身上,低龄阅读者同样具备。注视点更多的集中在信息量大的区域,如人的面孔。
有研究者认为,在阅读图画书过程中,图片的色彩和明暗并不是影响眼动的主要因素,注视点相对集中的区域是人或动物的脸部,特别是能够传递丰富情感的眼睛和嘴,通常注视点集中于左半部或右半部,很小的儿童就有认知对称性的能力。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在阅读图画书时幼儿表现出视线集中在图页中承载丰富信息的区域,信息的新旧、色彩、区域的位置和面积等都会对儿童视觉关注的先后顺序产生影响。
(三)分享阅读与自主阅读过程中眼动情况对比。
金慧慧等人以2~3岁婴幼儿为被试,考察了成人陪伴对婴幼儿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有成人陪伴阅读时婴幼儿的注意力水平更高且更倾向于注视有意义信息和故事主角信息,这表明2~3岁婴幼儿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而成人的陪伴和有策略的指导可以进一步促进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韩映虹以幼儿园大班儿童为被试对象进行的研究中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有研究者发现,成人的平均眼跳幅度为4°,伴随阅读情况下儿童平均眼跳距离为5.58°,与成人接近,而自主阅读组(8.59°)远大于成人。这说明成人指导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
(四)年龄对于阅读过程的影响。
儿童的阅读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所有研究的结果均证实了这一命题。在眼动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随年龄增长,儿童对于图画书中文字内容的注视时间占总阅读时间的比重不断增大。
JeanSaint-Aubin等以30名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的儿童为被试,实验中儿童阅读图文编排方式相近但文本难度不同的图画书并记录眼动过程,结果发现,对于学前组,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只看图画,很少看文字,在看三本文本难度不同的图画书时文字区的注视时间百分比分平均不足7%,与之前的研究一致。一年级到三年级组的学生在阅读时有时看图画,有时看文字。当他们看得懂文字时,他们会关注文字,当看不懂文字时主要看图画。同一难度的图画书,一年级到三年级孩子关注文字区的时间、文字区的注视点个数以及类似于阅读的从左到右的眼跳轨迹都有所增加。同一个年龄组的孩子看三本不同难度的书时,随着图画书文本难度的增加,关注文字区的时间、文字区的注视点个数以及类似于阅读的从左到右的眼跳轨迹都有所降低。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JustiCe和他的同事(也使用眼动研究的方法对10个4-6岁,母语为英语的儿童在图画书阅读时关注的信息进行了研究。实验选取了两本色彩丰富,图画简单的图画书,一本为突出文字的图画书,书中的文字较少、字体较大、而且其中三分之一的文字区域是以文字标签或者语言泡泡的形式嵌在图画中的;另一本为突出图画的图画书,书中文字较多、字体较小、并且都是独立于图画区域的描述性的文字。这项研究的结果与JeanSaint-Aubin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无论文字的呈现是否突出,儿童都表现出图画偏好,这种偏好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弱。国内研究者高晓妹的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儿童在阅读图画书时的眼动特点也符合这一规律。
(五)材料特点对于阅读过程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表明,特定的图画书的文字编排方式可以提高孩子对文字的关注程度,但是最新的学前儿童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的结果表明,不论是在独自阅读的情境中还是亲子阅读的情境中,学前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图画信息,很少会关注文字信息。只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读技能的发展,并且所选择的图画书文本内容在他们已有的阅读能力范围内时,孩子才会逐渐把对图画的关注转移到文字上,并且开始探索图文之间的关系,通过图文这两种信息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仅仅改变图画书的图文编排方式,或者只给孩子读图画书上的故事内容,而不针对图文内容和孩子进行互动,对于促进儿童书面文字意识的发展所产生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在Mary Ann Evans、JeanSaint-Aubin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同一本图画书巧妙地制成两个版本,分别在图画中划出不同细节区域作为重点描述的内容,并且在两个版本的前三页用文字标注这些图画细节的名称。参与研究的10个4-5岁的法语儿童,他们平均能够命名8个字母,不能读出从图画书中选出的5个简单的单词。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学前儿童在边听成人讲述边看图画书的过程中只看图画,很少关注文字,但是,他们所注视的图画内容是和听到的故事内容密切联系的。当成人描述不同细节区域的内容时,他们关注不同细节区域的时间也较长。
为了孩子能够在听成人讲故事时学到新的词汇,仅仅给孩子读一遍图画书上的故事是不够的,己有的实证研究证明,只给孩子读一遍故事,而且某个新词只提到了一次,这对于孩子习得这个新词,理解这个新词的意思来说是无效的。已有的词汇水平是影响孩子根据听到的故事内容对图画进行视觉加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孩子要准确地定位低频词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孩子要在听成人讲述故事内容的时侯,快速整合和利用已有的词汇知识来学习新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重复阅读,成人有意识地指点图画和文字内容,让孩子注视到图文中与新词相对应的地方,并且对新词所表示的意思给出明确的解释对于新词的习得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白学军,闫国利.儿童理解课文时眼动过程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3(06).
[2]高晓妹,周兢.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的视觉关注特点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0(05).
(作者单位:1 华东师范大学 2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