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益“海葬”:多少现实难题待破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益“海葬”:多少现实难题待破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个清明节,邓先生总算能稍许“宽心”一点了。因为他终于争取到了名额,可以让父亲“落海为安”:飞思海葬服务部承诺,为他已故的父亲安排海葬。而这距离当初他提出申请,已跨越了两个清明……

等待那么久,或许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海葬既不需占用土地资源,也不需高昂的丧葬费用。为了推广这种环保的入葬方式,国家还给予每匣骨灰2000元的补贴。

海葬真正难在了哪里?除了囿于传统观念外,海葬的推广还有哪些障碍需要突破?

“排队”一年半

2014年3月23日,上海举行了今年清明期间的第一次骨灰撒海活动。两条船载着115户家庭的553位家属,从吴淞码头启航,驶往东海和长江交界处,长兴岛中部园沙闸到横沙双窖烟之间的水域。涨落潮时分,乘着落潮的水流,家属们尊送130位先人骨灰归人大海……

而这115户家庭中,不少人和邓先生一样,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海葬申请。

为何要排长达1年多的队?飞思海葬服务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矛盾焦点在于海葬需求不断增长,而海葬运能却十分有限。

据统计,2012年,上海约有2000余户家庭提出了海葬申请,申请登船家属超1万人;去年,这一数字增长了10%。民政部门称,相比前些年每年仅有3%左右的增长率,最近两三年,上海市海葬的申请量呈现“井喷”趋势。

与“井喷”不符的是海葬运能。由于海葬区域属于海事部门划定的江海交界处,海葬船需要有一定的设计抗风级别、搜救和自救能力,只有拥有内河航运许可证A级证书的船只才可担当承运任务。同时根据民俗,先人落葬,举行适度的仪式无可厚非,更不好劝止。因此,还要求船体空间较大。综合考虑,飞思海葬一直与市客运轮船有限公司合作。

早些年投入的是可容纳800人的大客轮。但随着长江隧桥开通,大客轮被淘汰,船也“瘦身”为270人的车客渡。目前上海市客运轮船有限公司运营吴淞至崇明、横沙、长兴三岛航线的车客渡船共5条,1条机动,4条载客运营,其中两条走崇明线、两条走横沙长兴线。这意味着,在保持至少有两条船正常载客运营的情况下,最多只可挤出两条船供海葬使用。而且,基于季节和航行安全因素,目前上海每年可进行海葬的日子集中于春冬两季,只有6个月,且主要是在双休日。

等待“吉日”

上海市客运轮船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两条船每天都可供海葬使用。但实际情况是,2012年,上海市客运轮船有限公司总共仅为飞思海葬安排了近50次出航,运能并未完全用足。原因何在?

深入了解得知,事情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海葬需要成本平衡等方面,也是海葬陷于尴尬处境的原因。

对于落葬时间的选择,不同家庭有不同要求,但大体上一些“吉日”多被集中选择。“一个‘吉日’,假如有2000名家属预约,但实际上船只能安排500人,剩余1500人只能等下一个‘吉日’。”而一年里,这样的“吉日”只有十余天。

据飞思海葬介绍,他们通常建议丧家考虑选择普通日子,但统计下来,愿意在普通日子送先人骨灰入海的家属,有些天只有几十人。而几十人出航是不可能的,因为租用1条船的成本是3万元,这3万元主要是以从丧家海葬的2000元补贴中扣除1000元的方式来支取。这也就意味着出航一次,至少得有30户丧家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这样一来,除去10多个“吉日”,其他普通日子,凑齐一船人出航相当不易。这样的矛盾,或许才是海葬难的根本原因。

旧账有望还清

针对不少前年登记、直至今日仍未能被安排骨灰撒海的情况,今年,上海市民政部门和飞思海葬多次与市客运轮船有限公司沟通协调,保证尽可能多的船只供海葬优先使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海葬工作的延续发展。

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葬常态化试点工作已从今年上半年实施,市殡葬服务中心将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合理安排海葬人次,在需求旺盛的日子里尽量多安排船次。经测算,今年计划在全年骨灰撒海适航日期的周末时间增加12船次,达到61次,以确保市民预约参加海葬活动排队时间缩短至半年内。不仅如此,此前登记计划于2015年撒海的家属,约65%也能提前完成海葬。

往年的尴尬,似乎有望在今年解决。“近忧”虽解,但根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上海海葬占葬式比例仅为1.95%。可以预见,随着海葬宣传的进一步普及,未来选择这项葬式的人群会越来越多。从长远看,运能需求仍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文摘报》2014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