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大道教名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大道教名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道教当中最为重要的文献《周易》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天与人是相通的,认为山川等自然现象的“象”昭示着人事,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种思想包含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的性质,但已注意到了人与自然精神上的感应,显示出向审美关系的过渡。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把对山水的崇拜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孔子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认为山水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之处,人们在山水的观赏中可以获得对自身人格力量的一种审美体验。老子厌恶黑暗的社会,他主张返归自然,以保持纯真的天性。庄子向往和追求自由,认为山水正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庄子》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古老宗教,和我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道教于四川鹤鸣山,曾在青城山、龙虎山等清幽之处修道炼丹,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同时又承袭了古代的巫术和神仙方术。道教宣扬修道成仙,追求超凡脱俗的“仙境”。神仙信仰起源神话传说,古代神话有昆仑和蓬莱两大系统,都和山水联系着。道教认为,除了升天的神仙,还有一些“地仙”,居住于十洲三岛、洞天福地。十洲三岛在四海之中,三岛就是蓬莱、方丈、瀛洲;洞天福地则在陆地之内,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自古以来,一些洞天福地成了人间的佳境,道侣期荫仙风栖息于此,游人仰慕名胜寻迹而至。为道教所染迹的山水,其中就沉淀着中国特有的文化。

于是,就产生了四大道教名山

武当山,“得道成仙”的由来

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在丹江口市境内.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俨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升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留连忘返……

龙虎山,丹成而龙虎现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据说东汉中叶时张天师在此炼丹,龙虎山因而也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

龙虎山景区有99峰、24岩、108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左右,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规模宏大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了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福建的武夷山和广东的丹霞山也属这种地貌。明净秀美的泸溪河从山中流过,如一条玉带由南向北把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等旅游景点串连在一线上,从上清古镇乘竹筏顺泸溪河而下的20里山水景色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龙虎山是一座名山还在于她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处。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原名为云锦山山麓肇基炼九天神丹,研创道教。“丹成龙虎见”,山名遂改为“龙虎山”,道教由此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至唐朝,道教为国教,宋元明时期,历代天师被敕封“一品”,龙虎山统领江南道教,成为中国道教的传播中心、“百神授职之所”。道教最兴盛时期,龙虎山建有10座道宫、1处道观、836座道院,其中以“上清宫”规模最大,宫内伏魔殿和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笔下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出生地。现在龙虎山作为道教圣地,在海内外道教界备受推崇,来此朝圣、观光者络绎不绝。

无双胜利景――齐云山

“黄山白岳甲江南”。白岳者,齐云山也。

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境内,虽无黄山的雄伟高峻,但峰峦奇异,别有一番清秀可人的风情。齐云山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清乾隆帝巡游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几百处景点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开神秀,灿若红霞的自然美景。景区分为月华街、云崖洞、楼上楼三部分。

齐云山景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分为月华街、楼上楼、云岩湖、南山、横江五大景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危崖神奇峰,绝壁布幽洞,岩额泻银瀑,幻景变无穷。”整合起一幅大写意、多色调、斑斓恢弘的山水画卷。在这幅美丽神奇的画卷中,矗立着36座奇峰,散布着72处怪岩,隐藏着诸多幽洞、涧池,其中卓立玲珑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天桥岩、幽幻莫测的真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精致小巧的小壶天、壮观大气的太素宫,最是让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清乾隆皇帝称之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倒是无过之誉。

作为道教圣地,早在唐代元和年间,道教即传入齐云山,历经宋、元两朝,基业初奠。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正一派张真人祖孙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完善道规,修建道院,香火日盛。齐云山从这个时期开始,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跻身全国道教名山之列。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为主体的月华街一带是道士和香客向往朝拜的圣地。

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都江堰风景区内。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郭,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之说。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 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