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快乐从情境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快乐从情境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习过程的自主是学生获得愉悦感受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语文教学;快乐;情境;延伸;拓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习过程的自主是学生获得愉悦感受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及巩固以外,更要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那么,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快乐呢?

一、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二年级的小学生,好动爱说,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动物。在他们眼里,客观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例如,教学语文课文“园地三”时,教师选用了动画片中大家最喜欢的花仙子作为该课文学习的导航者。在花仙子姐姐的带领下,学生到智慧园去游玩。看到精美的课件,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2.营造氛围,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师在智慧花园中设计了看似独立又不能分离出去的四大模块:采花园、欢乐谷、大魔盘、方向城。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游戏,所以当大屏幕上出现这些游戏名称时,学生的兴趣顿时被激发起来,他们完全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

3.学科整合,在读、写、画中体验快乐

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空间。例如,教学“画风”时,除了主要学习方式――朗读及设计启发联想环节,还把绘画这种学习方式引入语文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更充分地领悟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将课堂学习内容延伸拓展,达到了培养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成句成章节地问:“你想怎样画风?”学生回答:“我想……”这样,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了学用结合及课内外结合的教学目的。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1.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并将知识点进行迁移,达到知识教学上延伸拓展的目的

例如,教学“蜜蜂引路”的开始阶段,请学生默读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会是什么样子。然后请学生主动发言,并在黑板上作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入学习的状态。当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方可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例如,通过提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想的?”亦或教师引导性地朗读,将学生带入情境,例如,教师朗读道:“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蜂蜜后就飞进了附近的一个园子里,此时(适当停顿,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列宁又是怎么想的呢?(再提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于是,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再停顿,并提示学生主动跟读)”。学生顺势就读出了“果然”,因此在语境中理解了“果然”这个词的意义。这样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的方法及教学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然后,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一两句话描绘出列宁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捕捉到了课文的写作线索,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形象思维的效果,因此达到了将知识点迁移以实现教学上延伸拓展的目的。

2.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想象资源,引导学生无限想象,并进行多元理解

以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虽然是一首以自然科学常识为主题的诗歌,却依然可以充分挖掘其隐藏的想象资源,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横向拓展学生的理解面。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热情,读出味道。因此,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在教学时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替代教师单方面地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具体的过程:首先,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提出问题:“如果你和小伙伴出去玩,迷路了会怎么办?”“通过今天对课文的学习,你会学到许多新知识,认真读书,边读边想象,读完后请把你学到的新知识用自己的话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并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也有的学生说:“枝叶稠密的一面是南面,枝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大树的枝叶会一面稠密,一面稀疏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从而更进一步地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最后,教师说道:“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所介绍的四种方法,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另外,可以提问,“如果在城市里迷了路怎么办?”面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承担教书育人责任的我们应当告诉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要强起来,不和陌生人说话,不轻信陌生的话,周围虽然有坏人,但好人还是居多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这也体现了在学习中多元理解的一面,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现实,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总之,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于我们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此,相信在教师的辛勤付出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作用下,一定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达到无论学习怎样的课文,教师的心灵都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3.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北门小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