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国画与青花装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国画与青花装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阐述了青花装饰的发展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成就,以及国画青花装饰中的地位,探讨了在当今的社会前提条件下,我们新一代的陶瓷艺人如何更好的继承传统的艺术成就,如何更好的将国画艺术融入到青花装饰中,如何让当代的青花再度“辉煌”。

关键词:装饰 审美 继承 吸收 融合

什么是青花瓷?青花瓷就是一种以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经过高温还原焰烧成的瓷器。其流传之广,评价之高,影响之大是任何一类名瓷难以相比的。它是经1300℃左右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绘装饰瓷,青花料溶合于釉质中,在洁白光润的瓷面,透出鲜丽的青色花绘,青白相映,水融,浑然一体,晶莹明静,色泽雅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有广泛的审美适应性。这使得它成为我国陶瓷史上最为优秀的产品之一。青花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瓷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早在元代,就已有大量青花瓷产品远销海外,到了明代,青花瓷的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峰。明代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官窑生产几乎停顿,重工精致的瓷器很少出现,而民窑青花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得以发展。最能代表民间青花瓷器的特点和成就的自然就是它的装饰艺术,它以率真、淳朴、凝练、洒脱的美学内涵为人们所称道。它以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不重细节,取其大势;不重形似,只重神似的艺术风格,成为长盛不衰的陶瓷艺术奇葩。

以前的艺人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他们出身低下,没受过高深的文化教育,但是他们生活于社会民众中的方方面面,植根于民间,朴实无华,他们有的是丰富的创作源泉,作品中往往寄托着自己和人民大众的情思。当今的陶瓷艺术家与过去的民间陶瓷艺人虽然在文化、素养等诸多方面要高得多,但也有其局限的一面,那就是缺少深入生活的时间,不可能象民间艺人那样长期地根植于人民大众之间。我们要做的是把民间青花那种独有的,也是它能够被人民普遍认可和欣赏的那种生活气息表现出来。否则的话,恐怕当今景德镇的写意青花就不可能超越过去的民间青花,甚至会失去它的生命力。

过去的民间艺人从自己真淳、质朴的内心出发,用饱蘸料水的笔随意洒脱的运用于陶瓷坯体上。有如国画的纸墨相发,产生特有的肌理韵味,潇洒放逸,超然远致。其轻重虚实,曲直刚柔均根据画意大胆用笔,在快速随意的用笔中自然展现,线条活泼流畅,出神入化,毫无矫揉造作。在用笔方面,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是高度提炼的结果。比如有的画面只是寥寥几笔,有大有少,有粗有细,有放有紧,所表现的内容便跃然于坯体之上。这种艺术风格呈现给人们的是简炼中见丰富,奔放中有精微,通俗中蕴高雅,朴拙中显灵巧,天真中含哲理,真可谓是合情合理耐人寻味,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在笔韵、墨韵及青花的料韵方面,青花与图画有许多共通之处。从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上看我们不难领悟到国画与青花是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共同提高的。青花使用毛笔,坯体与国画使用的毛笔、生宣纸性能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象国画一样一笔下去有浓有淡,也能够表现出浓淡散晕的自然变化的色调。青花瓷的蓝,是一种纯度较高,给人以鲜明、莹澈之感的蓝色,所以对其呈色有“幽靓”、“苍翠”、“浓艳”、“青翠”、“幽菁可爱”、“娇艳欲滴”等等形容。但又不是一种纯粹单一的蓝色,因为在作为着色剂的钴土矿中,尚含有铁、锰等其他着色元素,因而呈色是微带一点绿味的饱和蓝色,也有的是微带一点紫味。这就形成了青花呈色所谓“典雅”、“隽永”、“柔和”、“淡雅”的又一方面。

传统的民间青花纹样,构图布局简洁生动,意趣无穷。这方面的艺术处理集中表现在青白关系的处理方面,这是青花艺术形式美的又一重要特征。“白多于青”则是民间青花的重要形式特征。它能充分体现陶瓷的材质美,以少胜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人们在欣赏时,自然产生联想引发出无尽的意趣,取得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作为当今的艺术家必须在适应器型方面,在其构图方面……也就是如何在构图的处理上吸取过去民间青花的优良传统,有目的的去进行实践,创造出更丰富、更生动、更新颖的构图,以适应当今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

民间青花在表现一定物象的同时往往寄托着陶瓷艺人的某种情思。这种物象实际上是艺人们的一种“意象”,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处理手法。这种抽象的艺术手法可说是民间青花的重要特征。很多青花作品都是在具象造型的话语外壳中包孕了许多抽象造型的词汇,使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是画什么,但又不十分真实,还有更为大胆泼辣的作品,抽象的成分就更多。这些是记忆与想象的产物,自然流露出一种节奏的韵律感,很象中国的书法技术,也是以笔墨,线条直接表现心灵的艺术。“以书入画”在中国写意画中是经常追求的,然而做得最干脆,最大胆的还是民间青花。他们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们的思路以广阔驰骋的巨大空间,展现出抽象艺术的无穷魅力。

国画中常说的形神兼备,不似之似,气韵生动等一系列创作理论一直贯穿于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故“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心偶照镜”是中国画的创作规律,有独具的意象美的整体感受。意象是有寓意的形象 ,是客观物象进入艺术家的视野之后,经过艺术家头脑的改造,使之能够表现艺术家主观的意念感情,达到意与象完全融为一体的地步。从而形成头脑中的审美意象,最后艺术家再运用物质手段和艺术技巧,将头脑中的审美意象外化成为作品――欣赏者都看得见的艺术意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吸收国画中的这些理论及其艺术成果,使我们当今的青花更有目的的吸收民间青花大胆抽象的艺术手法,并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使当代青花更上一层楼。

在悠久的历史中,先辈们经过反复实践,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随着现代工艺的不断拓展和进步,青花将会以更加丰富的面貌展现在当今人们的面前,相信当今的陶瓷艺术家们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成果把青花推向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