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现实题材戏剧的受众培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现实题材戏剧的受众培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众所周知,任何文化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展示平台与欣赏的受众层。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于是大众就有了更高的对精神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可是以戏曲艺术欣赏为主的受众层却与其生活水平的发展越来不成正比。较之时下富有高科技成分的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作用却是风景一片看好,发展呈兴旺之势。

[关键词]戏曲艺术类别 发展 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92-02

曾几何时,渊源流长的中华戏曲文化是作为文化艺术消费的主流的,现在其剧场效应却颇有点“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味道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迁,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戏剧与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人们似乎正“渐行渐远”。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戏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看重。戏曲受众的流失成为戏曲振兴的最大困难。笔者出生戏曲世家,自小受到戏曲的熏陶,也或多或少有点体会,窃以为,戏曲受众的培育应紧扣戏剧的特点,从现实题材戏剧抓起。

一、首先创作出有时代感、有思想、震撼观众心灵的现实题材剧本

当前现实题材戏剧剧本存在内容上“一窝蜂”和公式化的不良倾向情况。现实题材戏剧中不是英模,就是城市里改革的、下岗工人,再就是农村的村官,去城市干活的农民工。许多剧目观众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个人认为,这些题材不是不可以写,关键是要写出时代感,对生活的探讨需有新的思考或新的角度。改变老套的戏剧冲突和情节,融入新时期百姓易产生共鸣的戏剧矛盾。如独生子女教育,老人公寓难进,医疗费用太高,大学生毕业是考公务员还是自主创业,女大学生找工作还是找老公,是裸婚还是借钱结婚,没钱买不买房等等,只要是与百姓息息相关,能产生共鸣的,戏剧也同样可以创作出百姓爱看的家庭伦理剧、谍战剧、商战剧等。

二、现实题材戏剧剧本中的道德规范与生活观念要与当下接轨

如魏明伦的《潘金莲》当初有多少争议,事到如今,能有几人认为潘金莲不值得同情呢,甚至还有些人认为潘金莲太傻,天下之大,为什么不能离家出走,寻找自己的幸福呢?现实题材的戏剧不能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剧作者必须有更大胆、更现代的观念来创作现实题材剧本,开拓出全新的适应当下生活节奏的、百姓欣赏水平的作品,只有百姓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才能接受它,现实题材戏剧才有发展的空间。

三、大胆革新戏剧独有的虚拟身段、虚拟动作,创造适合当代角色的手眼身法步,得到观众的审美认可,让观众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

演员是戏剧最本质的要素,戏剧演员扮演剧中人物和表演戏剧性情节是戏剧必不可少的条件。戏曲演员传承下来的舞台表演基本功就包含有练声、吊嗓和形体训练等。这些基本功是古代的艺术家按照当时的审美标准摸索、确定下来,要求舞台演员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进行后天的艺术角色形象的艺术再创造。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完善达到程式化的四功五法。四功者,唱念做打;五法者,手眼身法步,即要运用夸张、象征、写意的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塑造各种不同的古代人物形象。然而,将这些艺术手段运用在现实题材的当代人物身上,多少总有些别扭,不适宜。余秋雨先生把虚拟表演概括为“离形得似”,即演员在虚拟表演中,把“意”和“神”传递给观众,观众对舞台上的时空环境进行想象和补充,就能以意求形。他认为:只要情真意真,就可以不求形真,不需要形时,就可以忘形;需要形时,虽无形却可以“求”形。这真是道出了戏曲虚拟表演上的本质问题,是虚拟表演的核心。就像古装戏中女子可以长袖飘飘,细碎的步伐舞姿若仙,《拾玉镯》中以虚拟动作喂小鸡情节中的赶鸡、数鸡等动作使人觉得有满台的小鸡。戏曲表演当中写意的动作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再如梅兰芳先生在《天女散花》里不是拿着花篮虚拟地撒撒花,而是象征着天女在满天撒花。现代人的服饰简洁利落,而现实题材剧目中的女子若还是如此,只会让观众莫名其妙。

四、要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去己糟粕,吸人精华,创作适应当下百姓欣赏的戏剧音乐

很多剧种演出现代戏,将音乐改良后,已没有原有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韵味,以至很多老观众听得十分不过瘾,而年轻人又不耐烦听半天唱不完一个字的戏剧。中国戏曲艺术文化据说有二三百多个剧种,仅以少数民族为例,戏曲就达三十多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文化,各兄妹剧种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音乐风格的不同。音乐作为一个重要标识将各剧种加以区分,同一个剧本,就可排成不同的京剧、越剧、豫剧等,但也只有音乐才是不能互替的。民间有句俗话:看戏不叫“看”,而叫“听”戏,才因于此。国剧的京剧,其音乐就是吸收了大江南北各剧种的音乐因素而形成的。换言之,京剧音乐之所以能成为国剧,主要是它善于摒弃、吸收。因此,现实题材戏剧音乐要吸引百姓,戏剧音乐同样要长期反复做好做细这项工作。

五、舞台形式要有平民意识,尽早改变公式化的大制作

根据具体剧种的地域、特点、剧目内容,灵活多样地展现。上世纪80年代,“大制作”现象便出现了,而且是愈演愈烈。舞美灯光成了重中之重,有时为一个戏,仅灯光一项就要花十几万到几十万,用灯光的变幻来表现环境和背景的真实性。有的把大山、喷泉、河流都制作在舞台上,力图表现得鲜活、逼真。但是,这种时尚包装并没能解决戏曲面临的危机。很明显,是我们的戏剧创作与观众间存在着一种隔膜,观众想看的不演,当下演出的观众不想看。

因为布景灯光花费大,箱柜一拉就是几卡车,装台一次就得花一两天时间,根本就上不了山,下不了乡,一般城镇包括县城在内的舞台,根本就无法适应这种“大制作”的舞台装制,只能是参加汇演、调演用了,哪里谈得上为人民服务?艺术是植根于人民的,我们的戏曲创作目光要真正瞄准的是当代农民或市民的需要。戏曲的“危机”和“大制作”没有本质的联系,只是治表不治里的一种探索,而且这种探索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实景太多,还妨碍了演员的表演,违背了戏曲虚拟化的表现方式,失去戏曲原有的审美特征。如果一个门类的艺术失去了特有的个性,便可能失去存在的意义。《三个黑故事》讲述了三个互相有关联的情节故事,表述了一个公司小职员从怯懦到坚强的性格转变,及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转变。至于舞美也只仅仅只有一个像大衣柜的东西摆在舞台中央,门一打开,人物走出来,旁边有挂着各种供演员替换的服装,非常简洁明快。

历史是残酷的,事物不发展,不适应新形势就要被淘汰。现实题材戏剧必须顺应当下百姓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创作,培育大量的戏曲受众群体,戏曲振兴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