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学生终身带着走的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学生终身带着走的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课不仅仅是一种传达科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更是一种形成科学思想的教育活动。理解科学思想的重要方式就是要加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牢牢把握住科学本质教学的制高点,将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现以《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版三年级教学内容)同课异构教学为参考,比较不同教学对引导儿童探求科学本质的影响。

一、比较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是关注活动展开,还是关注概念建构?

当下的科学课堂有时候场面热闹,但是效果不佳,这与最初目标的出发点关注的重点不无关系。以《把固体放到水里》为例,下面是教学中两则不同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位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固体放入水中后的沉浮现象与固体的大小、轻重没有关系,设计了一系列有结构的材料。三组材料中有大小相同、轻重不同,有轻重相同、大小不同,有大小、轻重均不相同。教师期望通过活动,发现: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无关。实践表明,学生将目标聚集于活动本身,虽然参与了,认识却没有改变。

第二位老师这样设计活动:将几组相同材质的材料制作成大小不同的物体,预测它们入水以后的变化,设计观察实验的方案,关注记录的内容,在对比中建立科学的概念:物体的大小与物体的沉浮没有关系。

科学课堂需要活动,但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活动的指向才具有终极意义。科学探究不仅在乎是否有动手形式的参与,更在乎是否有动脑参与的理解过程。所以,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超越学生简单操作,回归至为建立科学的概念而提供积极操作的经验平台。要实现由关注活动本身的展开向关注活动的属性意义转变,我们就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加工事实为过程,不是让学生得到事实性的结论,而是体现论证这一结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抛弃了活动设计中的这个要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虽然能够获得知识的理解,但是当他们长期面临类似的参与活动时,会缺失从内心深处爆发的探究激情,这会极大地影响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比较吸引学生的落脚点:是简单的刺激吸引,还是主动的内在驱使?

在《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教学中,第一位教师将三组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完全呈现于学生眼前,面对一组组特征不同的学习材料,学生有些眼花缭乱,只顾着考虑不断出现的问题,无暇顾及自己的思考。而第二位教师只选用了两组对比材料,主要问题是:面对这组材料,你怎么操作?怎么观察?怎么记录?怎么比较?怎么总结?用这样的一组问题串起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始终。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经常想方设法设计有趣味的形式,除了实验活动外,还会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制作各种新鲜的教具。但是我们知道,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不是为了走完老师预设的程序。即使每个学习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刺激性,那也只是一种手段。如果外在的刺激不能够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驱动,再多再新鲜的刺激也只是本末倒置。所以,在活动材料准备及学生活动参与中,应该将引发学生认知的参与摆在第一位,将探究定位为不仅仅是程序,更是一种思考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三、比较探究过程的发展点:是为了验证结论,还是为了积累经验?

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并不难,可是要理解和感悟知识点背后的科学本质,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此,选择何种传达过程就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来看《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师对学生发展点的选择:

第一位教师针对学生的前概念,设计“大小相同的物体的沉浮不一样”、“轻重相同的物体的沉浮不一样”的活动,侧重点在于让学生用实验去评判验证不同的物体的沉浮是不同的。而第二位教师侧重于让学生经历自己从已知向未知推进的过程,从预测出发,经历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强化记录等过程,不断在经历中丰盈自己的经验认识。

科学教学的意义在于将学生的概念常识导向概念意义,要能够让学生在追求概念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要学会在实验中对已有观点构成挑战,要能够从现象占主导的直觉走向概念占主导的推理,实现超越验证性实验表象的跨越。唯有在此过程中,学生才会抛弃机械执行、单一观察的视野,学会用现有观察对照已有结论,从不同角度、向不同的群体尝试解释自我的理解,建立起一个能够囊括已有经验、承接现有观察结论、预测未来可能走向的知识系统。

四、比较学生汇报的聚焦点:是追求结果呈现,还是追求交流研究?

科学课堂上对交流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趋向:关注自我和关注结论。在《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教学过程中,第一位老师的重点是观察系列实验的现象是什么,得到的系列实验结果是什么,现象与结果之间是否一致。第二位老师的研究重点是针对同一实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结果不同展开争辩,特别强调在争辩过程中对互相质疑的回应。

课堂上交流研究收获不是环节,而是一个程序。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个程序具有“表达”和“交流”的双重意义。表达强调要能够将自己观察的结果全面真实地呈现出来,交流强调要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进行互动和碰撞,在争辩中充分表述自我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完善自我认识。表述和交流是全班同学思想得以充分展开的时空:需要人人能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对于有表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能够通过点拨、追问、澄清的方式给予帮助;需要时时都能倾听他人的观点,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及时质疑,据理力争;需要人人都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审视自己的操作和结论,重新发现实验严谨的意义,学会从交流中获得对科学的真正理解。

科学是由大量的实施知识和一些用于获取、验证、扩展知识的方法构成的主体,这些对于儿童心智水平来说是不容易接近的,但是融合在孩子日常探究学习中那些能体现科学本质的东西上:建立概念的思路、主动思考的意识、积累经验的程序、交流争鸣的精神,它们将会贴着孩子的内心积淀下来,极大地开放儿童的视野,并伴随他们终身,这些也许就是人终身必备的能量,是一种科学本质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