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63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组(治疗组)32例和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组(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观察用药后罪犯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情况,2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罪犯相关血管TIMI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及早进行血运重建,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缺血范围,减少死亡心肌细胞,保护心功能及改善预后。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常常是AMI急诊介入治疗中经常遇见的问题。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可逆性的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II b/Ⅲa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断GPII 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从而截断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道路[1]。因此,拮抗GPII b/Ⅲa受体即能够避免其它激活剂所导致的血小板聚集。本研究探讨经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糖蛋白II b/Ⅲa受体拮抗剂)对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入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组(治疗组)32例和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组(对照组)31例。病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入院时胸闷、持续性胸痛等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②心电图显示梗死部位心电图ST段抬高;③肌钙蛋白水平升高;④发病时间在12 h之内;⑤Killip分级2级;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梗死的相关动脉为100%闭塞;⑦ 急诊PCI术治疗有效,即术后的残余狭窄程度在20%以下,且置入支架。受试者均排除近期外科大手术史、近期出血史、消化道出血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再导管室行PCI术。治疗组在造影后经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8 mL,对照组PCI治疗前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两组然后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0.15g-1.kg-1.min-1,维持36 h。术后对照组及治疗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片100 mg口服1次/d,氯比格雷片75 mg口服1次/d)。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变化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前向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标准:0级。无血流通过;1级,少量的血流通过,狭窄远端无对比剂充盈:2级,狭窄远端对比剂充盈但速度缓慢;3级,血流灌注正常。(2) PCI术后2周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顽固性缺血、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再次AMI。出血事件包括严重脏器出血(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及穿刺口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以P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36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5±2.5)岁。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PCI术前胸痛时间及梗死相关血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TIMI血流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TIMI血流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全因死亡、顽固性缺血、恶性心律失常、再次AMI的发生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脏器出血,出血事件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发病机制在于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基础的血栓形成,PCI是近年来改善AMI血流灌注的有效手段,占有重要地位。但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使缺血和濒死心肌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再灌注治疗,从而严重影响预后[2]。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比格雷)在急诊PCI时有时不能有效阻止该现象的发生。GPII b/Ⅲa受体拮抗剂是行PCI治疗AMI患者的一大进展,可使早期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明显受益[3]。近来国外研究结果表明,GPII b/Ⅲa受体拮抗剂能明显降低STEMI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治疗[4]。而与经静脉全身给药方式相比,经冠状动脉内给药不需经体循环及肝脏代谢,可使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的药物浓度提高数百倍[5]。本研究表明,AMI患者急诊行PCI时在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经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TIMI血流分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增加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是安全及具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许青,李静,郑艳彬.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血小糖蛋白II b/Ⅲa受体拮抗剂.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J],2009,19(3):211-213.

[2]张成.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J],2011,l9(4):527—529.

[3]凌政.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J],2008,25(2):264—2654.

[4]Zhang Q, Qiu JP, Zhang RY, et al. Improved outcomes from transradial over transfemoral access i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upstream use of tirofiban.Chin Med J (Engl) [J]. 2013 Mar;126(6):1063-8.

[5]Candemir B, Kilickap M, et al.Intracoronary versus intravenous high-dose bolus plus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Thromb Thrombolysis[J] 2012 Jul;34(1):65-72.